胸壁手术(漏斗胸矫正术)

一、胸壁手术(漏斗胸矫正术)

(一)概述

1.胸壁相关解剖及生理知识

1)胸壁分为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浅层结构分为皮肤、浅筋膜、乳房三部分。

(1)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尤以乳头、胸骨前面和两侧部最薄。除胸骨表面部分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2)浅筋膜:胸前、外侧区的浅筋膜与颈、腹部和上肢浅筋膜相延续,内含脂肪、浅血管、淋巴管、皮神经和乳腺。其厚度个体差异较大,胸骨前面较薄,其余部分较厚。

(3)乳房。

2)深层结构。

(1)深筋膜: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

(2)肌层: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①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②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廓,在肋间隙内主要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3)胸壁的血管。

(1)肋间动脉:又叫肋间后动脉,多数分支发自胸主动脉。各肋间静脉与同序数的肋间动脉伴行,位于动脉上方。肋间静脉向后汇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2)胸廓内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下壁,沿胸骨侧缘外侧1~2 cm处下行,至第6肋间隙处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两终支。分支至心包下部和膈。胸廓内动脉有两条静脉与之伴行,分支亦有同名静脉伴行。

4)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共11对,位于相应的肋间隙内。肋下神经1对,位于第12肋下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均为胸神经前支,与肋间动、静脉伴行。血管行于肋沟内,神经沿肋下缘前行。

5)胸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1)胸骨旁淋巴结位于胸骨两侧,胸廓内血管周围,以第1~2肋间隙出现率最高,收纳乳房内侧部等处的淋巴,该部的癌肿常转移至此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的配布范围为胸骨侧缘外侧约3 cm,第1~6肋间隙范围内。胸骨后面一般无淋巴结。

(2)肋间淋巴结位于肋间隙内,分为前、中、后组。前、中组有时缺如,后组比较恒定。前组位于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附近,输出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中组位于腋前线至肋角范围内,输出管注入腋淋巴结;后组位于肋角内侧,输出管注入胸导管。

2.胸骨及肋的相关解剖知识

(1)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宽下窄,上线中分为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连。胸骨柄外侧线上接第1肋。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2胸椎体下缘。胸骨体呈长方形,外侧缘接第2~7肋软骨。剑突扁而薄,形状变化较大,下端游离。

(2)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前端借助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二)漏斗胸矫正术

漏斗胸是一种前胸壁的先天畸形,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胸骨体向后方的凹陷,通常起始于第2、3肋软骨水平;第二是相连的肋软骨向后方凹陷,凹陷范围包括第3~7肋骨,有时能延伸到第2肋软骨水平。

1.手术适应证

(1)中、重度漏斗胸,胸廓指数高于3.25。

(2)胸廓畸形进行性加重。

(3)深呼吸时胸壁矛盾运动。

(4)患者有明显症状如心悸、胸痛等。

(5)外观畸形影响患儿心理发育者。

2.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3.手术体位

仰卧位,肩背部垫一薄枕,双手展开。

4.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患儿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和腹式呼吸,防止受凉感冒。测量患者的胸廓长度和形状,特制矫形板灭菌备用。

(2)物品准备:阑尾包、孔巾、双层大单、高频电刀、2-0普里灵和5-0可吸收内缝线、H胶、导引线、折弯器、特制矫形钢板、胸腔镜。

5.手术方法及手术配合(表2-1)

表2-1 漏斗胸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配合

(三)专科手术护理

1.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如肺功能、呼吸型态等。

(2)评估患儿的生理发育:如出生时情况、身高、体重、行为活动、反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等。

(3)评估患者对手术创伤、疾病转归的认知程度。

(4)评估患者价值观。

(5)评估特殊器材的准备及备血情况。

2.护理诊断

(1)生长发育改变:与疾病/遗传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胸廓畸形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疼痛、疾病有关。

(4)有低效型呼吸型态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疼痛有关。

(5)有猝死的危险:与手术损伤大血管、心脏有关。

3.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程度、人生观、价值观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2)备正中劈胸骨开胸器械,以供突发意外损伤时急救。

(3)体位护理:仰卧位,双上肢屈肘上举,自然置于头边,胸部下垫高3~5 cm。

(4)备齐特殊手术仪器,如胸腔镜全套。核查矫形钢板及其附近的型号、灭菌有效期。

(5)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监测血氧饱和度使其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