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脑膜炎
(一)概述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多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恶心、呕吐、肌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并伴有脑膜刺激征,通常儿童病程超过1周,成人可持续2周或更长。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85%~95%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常用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腰椎穿刺术、脑电图、头CT、头MRI。
主要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如剧烈头痛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脑水肿可适当应用脱水药。
此病预后良好。
如疑为肠道病毒感染应注意粪便处理,注意手部卫生。
(二)临床表现
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并有全身不适、咽痛、畏光、眩晕、精神萎靡、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峡炎、视力模糊等症状。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大多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4~10 d。柯萨奇A5、9、16病毒和ECHO4、6、9、16、30病毒感染,皮肤典型损害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于面部、躯干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少见,偶尔发现斜视、复视、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腱反射不对称和病理反射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三)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
头痛与脑膜刺激征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脑疝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3.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反复呕吐、腹泻导致失水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温湿度适宜的环境,避免声光刺激,以免加重患者的烦躁不安、头痛及精神方面的不适感。
(2)衣着舒适,患者内衣以棉制品为宜,勤洗勤换,且不易过紧;床单保持清洁、干燥、无渣屑。
(3)做好基础护理,给予口腔护理,减少患者因高热、呕吐引起的不适感,并防止感染;加强皮肤护理,防止降温后大量出汗带来的不适。
2.饮食指导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有利于增强抵抗力。
(2)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引起便秘,用力屏气排便、过多的水钟潴留都易引起颅内压增高,为保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
(3)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期间,患者应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并要保证水分摄入。
(4)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制订鼻饲饮食计划表。
3.用药指导
(1)脱水药:保证药物滴注时间、剂量准确,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患者皮肤颜色、弹性的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监测肾功能。
(2)抗病毒药:应用阿昔洛韦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谵妄、皮疹、震颤及血清转氨酶暂时增高等副作用。
4.日常生活指导
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
2)高热的护理。
(1)体温上升阶段:寒战时注意保暖。
(2)发热持续阶段: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并要注意补充水分。
(3)退热阶段: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3)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4~6 h,以防止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
5.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准确地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减轻脑水肿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防止脑疝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叩背、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2)发热患者应减少活动,以减少氧耗量,缓解头痛、肌痛等症状。发热时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可用温水擦浴、冰袋和冷毛巾外敷等措施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使用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监测体温应在行降温措施30 min后进行。
(3)评估患者头痛的性质、程度及规律,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加重。患者头痛时指导其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讲解减轻头痛的方法,如深呼吸、倾听音乐、引导式想象、生物反馈治疗等。
(4)意识障碍患者给予侧卧位,备好吸引器,及时清理口腔,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观察患者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气味,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指导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患者有无失水征象,依失水程度不同,患者可出现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和弹性减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等表现。
(5)抽搐的护理:抽搐发作时,应立即松开衣领和裤带,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放置压舌板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拖出,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谵妄躁动时给予约束带约束,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肢体骨折或脱臼。
6.循证护理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而症状性癫痫是由脑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脑代谢失常引发的癫痫,病毒性脑膜炎是引起癫痫发作的因素之一。针对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学者研究得出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状性癫痫患者的护理重点应做好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腰椎穿刺术和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使用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后服用含有乙醇类的液体或食物时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识丧失、肌肉震颤等。据报道,一个高压电烧伤者,术后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用75%乙醇处理创面,反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说明应用上述药物的患者接触任何含乙醇的制品都有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并将有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