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成形术
一、病历摘要
姓名×××,女,7岁3月。
主诉: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年。
现病史:3年前因头晕频繁发作就诊于“郸城县人民医院”,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彩超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转诊至我院,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
2017-12-21于我院全身麻醉下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术后头晕较前改善。后定期复查,彩超提示症状较前加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就诊于我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无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自行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第2胎第2产,足月儿,顺产,其母孕期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出生时无窒息、无产伤,出生体重4.5 kg,生后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相仿。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体健。1姐,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二、查体
体格检查:T 36.5℃,P 98次/分,R 20次/分,BP 85/52 mg,体重24.4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发绀、黄染、苍白,无皮疹,无皮下结节、瘢痕,无瘀点、紫癜、瘀斑、血肿,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腔通气良好,双鼻窦区均无压痛。口唇红润,伸舌居中,口腔黏膜无溃疡,牙龈无出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对称、无血管杂音、无触痛。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冲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 cm,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率9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于肋缘下未触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双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呈生理弯曲,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
专科检查:胸廓发育正常,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杂音,20次/分。胸骨左缘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未触及心前区震颤,约98次/分,肝脾未触及肿大,腹部柔软,无抵抗,四肢暖,活动度可。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辅助检查:(我院,2021-06-30,综合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分析):心脏:1.各房室内径大致范围。右室壁增厚,前壁厚约8 m,右室流出道内径14 mm,最大流速213 cm/s,压差18 mmHg。大动脉关系正常,肺动脉内径扩张。2.肺动脉瓣呈三叶瓣,瓣叶冗长、粘连,开放受限,肺动脉瓣环内径14 mm,肺动脉瓣前向血流最大流速364 cm/s,压差53 mmHg。余瓣膜形态、回声未见异常。收缩期三尖瓣房侧探及少量反流信号。3.房间隔卵圆窝处见左向右分流束,束宽2.5 mm。室间隔连续完整。4.心包未见液性暗区。检查意见: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后:肺动脉瓣流速364 cm/s,卵圆孔未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初步诊断:1.肺动脉瓣狭窄;2.手术名称:肺动脉瓣成形术。
三、手术记录
麻醉方法:全身麻醉。
手术开始时间:2021-07-07 09:38。
手术结束时间:2021-07-07 14:00。
手术时长:262 min。
手术经过: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麻醉成功,术中食管超声同术前:1.各房室内径大致范围。室上嵴及右室壁增厚,前壁厚约8 mm,右室流出道内径14 mm,最大流速213 cm/s,压差18 mmHg。大动脉关系正常,肺动脉内径扩张。2.肺动脉瓣呈三叶瓣,瓣叶冗长、粘连,开放受限,肺动脉瓣环内径14 mm,肺动脉瓣前向血流最大流速364 cm/s,压差53 mmHg。余瓣膜形态、回声未见异常。收缩期三尖瓣房侧探及少量反流信号。3.房间隔卵圆窝处见左向右分流束,束宽2.5 mm。室间隔连续完整。常规消毒、铺巾,沿胸骨正中切囗开胸。切开心包后探查主肺动脉明显增粗,瓣囗处可触及明显震颤,游离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常规悬吊心包。静脉肝素化后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后阻断循环,常规灌注心脏停搏液。心脏停搏满意,主肺动脉近端纵向切口,探查见肺动脉瓣呈3叶瓣,瓣叶增厚,交界粘连融合,启闭欠佳,右室流出道狭窄,右心室继发性增厚,可触及增厚肌束,切除肥厚右室心肌,切开融合肺动脉瓣交界,行肺动脉瓣成形,16#流出道探子通过顺利,注水后探查肺动脉瓣启闭正常。关闭肺动脉切口、未闭卵圆孔、右心房切口,复温,左心充分排气后开放循环,自动复跳为窦性心律,食管超声提示右室流出道流速较快,约400 cm/s,再次降温阻断循环,灌注心脏停搏液,停跳满意后,再次探查右室流出道,扩大切除肥厚心肌范围,再次关肺动脉切口、卵圆孔、右心房切口,再次复温,左心充分排气后开放循环,复跳为窦性心律,辅助循环后逐渐停机。食管超声术后:1.右室流出道流速约295 cm/s。肺动脉瓣稍增厚,过瓣流速约240 cm/s。2.房室间隔未见分流。收缩期三尖瓣房侧探及少量反流信号。EF 65%。拔除各插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剑突下放置心包及胸骨后引流管。清点敷料器械无误,查无活动性出血点,依次关胸,出室。HR 130次/分,BP 120/70 mmHg,血氧饱和度100%。术中出血80 mL,输液250 mL,尿量1100 mL。术中09:08、13:00分别滴注头孢呋辛钠0.75 g预防感染,无不良反应。
四、护理
1.术前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一天访视患者,护理人员来到患者身边,轻握其双手与之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并针对其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开导。入手术间后,由于患者年龄小,可以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气氛,以减少其不良情绪。
(2)提前30 min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至适宜范围.手术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给予必要的遮挡,同时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遮挡其私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3)在为患者摆放体位时,询问并观察患者是否舒适。并将手术部位完全暴露,避免因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而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手术体位既要符合手术要求,又能使患者舒适安全。各种垫子要柔软、安放舒适,各隆突部位贴好保护膜以防局部压力性损伤。
(4)手术器械及用物的准备:除颤仪,除颤板,电刀机器,负极板及连接线,电刀头,心脏手术器械,小儿特殊器械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熟练掌握手术中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程序、正确的使用方法。
2.术中护理
(1)皮肤完整性受损:手术时间长,年龄较小,受压部位放置防压力性损伤垫。使用电刀前正确粘贴负极片,粘贴处皮肤完整,肌肉丰富。使用正确大小的负极板,禁止剪裁,确保电流回路,在正确位置粘贴体外除颤板。
(2)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手术台倾斜方向和高度,器械护士提前20 min洗手上台,检查手术器械,协助医生消毒铺巾。协助器械护士将负极板线、电刀线连接并调节好,并与器械护士一起检查器械性能并清点器械敷料。
(3)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室温调节22~25℃,湿度40%~60%。术前盖棉被,术中非手术区域覆盖被单或使用暖风机、水床。静脉输入液体使用液体加温仪。术前加温冲洗液,消毒液。
(4)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行情况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前30 min及术中3 h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随时做好各项工作协助麻醉师使患者平稳顺利度过手术。
(5)做好约束,预防坠床。
3.术后护理
(1)引流管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切口感染或尿道口逆行性感染。正确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维持引流通畅,不可受压,折曲、阻塞、漏气。过床时防止管道脱落。
(2)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渗液、渗血情况,引流管的量及性质。
(3)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小,皮肤娇嫩,手术结束后,将粘贴在患者身体上的负极板轻柔地揭下来,放置将皮肤撕破。
(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