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肩关节脱位

二、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系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移位。又称肩胛骨处,肩胛上出臼、肩骨脱出、肩胛骨髎脱,肩膀骨出白、肩骱落下等。《内经》称肩关节为“肩解”,它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本病是临床常见脱位之一,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

(一)病因病理

1.直接暴力

打击、冲撞外力直接作用于肩关节引起,但较少见。临床常见跌扑后,肩部着地,或来自后方的冲击力使肱骨头向前滑脱,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2.间接暴力

(1)传达暴力:侧向跌倒,患侧手掌向后撑地,暴力沿肱骨干传达到肱骨头,使肱骨头冲破薄弱的关节囊前壁,向前滑出至喙突下间隙,形成喙突下脱位。

(2)杠杆作用力:上肢过度高举,外旋外展时,肱骨头受到肩峰的冲击,成为杠杆力的支点,在暴力作用下,使肱骨头向前下部滑脱,造成盂下脱位,若滑至肩前,则为喙突下脱位。

(二)辨证施治

1.肩关节前脱位

患者有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方肩畸形、肩炎节空虚、弹性固定。旋转肱骨于盂下或喙突下或锁骨下扪及肱骨头,搭肩试验阳性。

1)手法整复。

(1)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于床上,术者立于患侧,用一足抵于腋窝内,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置,沿患肢纵轴方向用力缓缓拔伸,继而徐徐将患肢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

(2)椅背整复法: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患肢放于椅背外,腋肋紧靠椅背,腋部用衣服垫住。助手一人扶住患者和椅背,术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拔伸牵引,然后慢慢内收,并将患肢下垂,同时内旋屈肘,使之复位。

(3)拔伸托入法:患者正坐,术者站于患肩外侧,以两手拇指压住其肩峰,其余四指插入腋窝,把住肱骨上端内侧。一助手站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形环抱固定患者,另一助手握住患肢外展外旋,由轻到重地向前外方拔伸牵引,术者则用双手将肱骨头向外上方提托。持续拔伸下,助手逐渐将患肢内收、内旋,肱骨头即回复于关节盂内。

膝顶推拉法及牵引回旋法也可复位肩关节脱位,临床不甚常用。

2)固定方法:一般采用胸壁绷带固定,将患侧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60°~90°位。前臂依附胸前,用纱布棉垫置于腋下和肘内侧,将上臂用绷带包扎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托于胸前,固定1~2周。

2.肩关节后脱位

患者有明显外伤史,患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方肩畸形,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肩关节空虚,弹性固定,搭肩试验阳性。

(1)手法整复:采用牵引推拿法。患者仰卧或坐位,术者一手握前臂,使患侧肘关节屈曲90°,另一手握上臂远端,使之轻度外展并牵引,逐渐将上臂外旋,后逐渐将上臂内收并推向上方,再使上臂内旋,即可听到肱骨头滑动复位的响声。

(2)固定方法:采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上臂于外展,后伸和外旋位,3周后可主动活动。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患者既往有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方肩”畸形,弹性固定。搭肩试验阳性。

1)手法整复。

(1)卧位杠杆复位法:全身麻醉下复位。第一助手用宽布套住患者胸廓向健侧牵引;第二助手用一手扶住竖立于手术台旁的木棍,另一手固定健侧肩部;第三助手牵引患肢,外展至120°左右;术者双手握住肱骨头,三个助手同时用力,第三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内收患臂,利用木棍为支点,迫使肱骨头复位。

(2)立位杠杆复位法: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患者取坐位。第一、第二助手分别站在患者前、后侧,用肘部同抬一条圆木棍,棍置于患者腋下,两助手用力将棍提高,使患者肩部处于外展45°位,向下用力拔伸,同时逐渐摇转,肱骨头松动后,第二助手将木桃抽出,第一助手从健侧双手指交叉扣紧,抱住患侧胸廓腋下部,不使其身体向患侧倾斜。术者一手继续握住患肢上臂中部进行持续牵引,另一手拇指置于患侧肩峰,余指插入患侧腋下,提托肱骨头,同时外旋,逐渐内收上臂,听到响声,即已复位。

2)固定方法: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固定方法同新鲜脱位,固定时间2~3周。

4.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患肩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患肢外展,外旋受限,内旋时疼痛加重。搭肩试验阳性。临床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因肱骨头向前脱位造成的骨折块较大,且有骨膜与肱骨头相连,一旦脱位整复,骨折块亦随之复位。术后处理与单纯脱位相同,另一种因骨折块太小或呈粉碎状,冈上肌的收缩将骨折块与肱骨头撕脱分离,拉至肩峰下。可先手法整复脱位,然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撕脱的骨折块。术后将患肢上臂放于内收、内旋位,屈肘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2周后开始活动。

5.肩关节假性脱位

有被牵拉上肢的外伤史,伤后上肢不能上举、内收、外旋,强作试验则引发疼痛。在肩关节前外方或腋下均有压痛,无肿胀,因上肢不能抬举,而见功能障碍。

采用手法复位即可痊愈。患者坐位,术者朝向患侧,一手放在肩上,用拇指由肩前外方向后方推之,用另手握住患者腕部,引患肢伸、上举、向后下放、后伸、下垂为1周。在引导患肢活动时,要保持上肢外旋位,同时后推肩部肌肉,手法毕,患肩恢复正常活动功能,即为复位成功。

(三)辨证施护

1.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

2.肩关节复位后,必须予以妥善固定,保持功能位置。一般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将患侧上臂置于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60°~90°位。伤侧腋窝置一棉垫,用绷带和胶布环形固定于胸壁,前臂用三角巾悬托于胸前3周。

3.肩关节在复位后的固定期间,应注意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运动,以及患肢其他关节主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引起创伤性肩关节周围炎。一般在固定一周后,指导患者作肩关节的前后摆动,2周后可鼓励患者作上臂抬举、外展动作,3周解除外固定后,应逐步作肩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锻炼,如云手、手指爬墙、肩关节旋转、后伸摸背等;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以防肩关节软组织粘连与挛缩。

4.局部治疗:早期患部瘀肿疼痛明显,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物,如消瘀止痛膏外敷。解除固定后,可选用舒筋活血之中药治疗。如当归、白芷、木瓜、怀牛膝、五加皮、透骨草,红花、艾叶、花椒、元胡、青皮、乳香、没药各9 g、白矾12 g,加清水适量,煎沸10 min,将药液倒入盆内,进行擦洗,每日3~4次。

(四)心理调护

患者突然脱白造成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精神常高度紧张,焦虑不安。但习惯性关节脱位的患者,往往对此病不够重视,麻痹大意,忽略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耐心指导和解释,向患者说明脱位的治疗、康复过程及此病发生的机制,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与治疗,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进行彻底治疗。对于习惯性脱位的患者,应耐心安慰,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避免诱发脱位的动作,并向患者介绍由于麻痹大意而失却治疗机会的具体事例,使之引以为戒,重视休息和治疗,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五)家庭护理

1.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功能位,不可随意变动,在2周内切忌患肢作外展抬举动作,以防再脱位。

2.固定的时间不可擅自过长或过短,过长容易发生冻结肩;过短会影响被损伤的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修复,易发生习惯性关节脱位。

3.解除固定后,局部可行湿热敷或理疗等,以逐渐恢复关节功能。

4.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从小到大,并定期复查。

5.饮食调护:饮食一般给予普通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及壮筋之食品,如骨头汤、蹄筋,可常食红枣汤、赤豆汤、猪肝汤等。忌酸涩收敛之品。但对脾胃虚弱或老年人及儿童,饮食宜半流质,如稀粥、牛奶、菜泥、肉末等,忌油炸物。

(六)注意与禁忌

1.应避免诱发脱位的动作。

2.功能锻炼时切忌粗暴、强行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