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发伤

一、多发伤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伤,因此它包括三个内容:①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发生创伤;②各个创伤使单独存在,也不能视为轻微创伤,也是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或导致残废的较严重创伤;③各个创伤均为同一因素造成。

(一)病因

多发伤常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埋压、爆炸、灾害性事故等因素引起。

(二)临床特点

1.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

严重多发性创伤都伴有一系列的复杂全身应激反应,其反应程度除与创伤严重度有关外,还受创伤的性质、部位和受伤时情况的影响。由于相互影响,发生严重的生理紊乱及病理变化。这些严重的紊乱,有时导致伤情变化极快,部分患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

2.病死率高

由于严重多发性创伤伤情危重,因此病死率很高,严重多发伤可分为三个死亡高峰。

(1)第1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分钟内即刻死亡。死亡原因多为脑、脑干、高位颈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大动脉撕裂伤,往往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2)第2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8 h。死因多为脑内脑膜下及硬脑膜外血肿、血气胸、肝或脾破裂,骨盆及骨干骨折所致的血管大出血,如抢救正确,转运及时,上述大部分创伤可免于死亡,此期是创伤急救的黄金时段。

(3)第3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因此,严重多发伤急救要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以降低病死率。

3.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

严重多发伤损伤范围广,失血量大,故休克发生率高,休克总发生率约为50%,胸腹联合伤为67%。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也不排除胸部创伤、心脏压塞、心肌挫伤、创伤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

4.严重的低氧血症

严重多发性创伤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是颅脑创伤、胸部创伤伴有休克及昏迷者,氧分压可低至30~40 mmHg的严重水平。所以对早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应注意连续监测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态观察血液氧合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可将低氧血症分为两型。

(1)呼吸困难型:缺氧现象明显,易于识别。

(2)隐蔽型:临床缺氧体征不明显,可仅表现为烦躁不安,如不注意低氧血症存在而盲目给予止痛药,将会加重呼吸衰竭。

5.容易漏诊和误诊

多发伤的特点之一是损伤部位多,多数情况下是闭合伤和开放伤同时存在;明显外伤与隐蔽性外伤同时存在;多系统的创伤同时存在等。加之大多数伤员不能诉说伤情,若分诊医师和护士缺乏经验,极易发生漏诊。文献报告漏诊率在11.2%~50%。

(三)急救与护理

对严重多发伤伤员,最初几分钟的急救处理往往关系到伤员的预后。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现场和转运途中的急救处理。严重多发伤的抢救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其首要任务是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残废,防止伤情恶化。

1.立即脱离危险环境

迅速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员伤害的因素,如将伤员从倒塌的建筑物和即将爆炸的汽车中抢救出来,但要注意移动或搬运伤员时切忌生拉硬拽,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

2.解除呼吸道梗阻

多发伤伤员常常发生窒息,其主要原因多见于建筑物倒塌压迫呼吸;地震泥土掩埋直接压迫气道;口内积存血液、黏痰、呕吐物、义齿脱落、组织碎片、泥沙等;昏迷伤员的舌下坠、下颌骨骨折等。应立即用手或鼻导管吸引,将堵塞气道的东西去除。舌下坠者,应立即用舌钳将舌拉出,牵引于口外,向前托起下颌,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很快解除。喉部伤致上呼吸道堵塞者,应迅速用大号注射针头行环甲膜穿刺。如手头有小刀或环甲膜快速切开器械,最好做环甲膜切开。环甲膜穿刺或切开后,如缺氧仍未改善,可给予辅助性人工呼吸。

3.处理活动性外出血

体表伤口的止血通常比较容易,及时正确地止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最重要措施。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有条件者和伤口情况不适合指压法者,可采取其他止血方法。

4.封闭开放性气胸

胸部有开放伤时,应迅速用大型急救包或厚的敷料严密封闭伤口,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5.伤口处理

有创面的伤员,应迅速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无条件者可就地取材,用干净的毛巾、衣服、布料等覆盖创面,外面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外露的骨端、肌肉、内脏或脑组织,禁忌回纳入伤口内。

6.正确保存离断肢体

离断的肢体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毛巾、衣服、布料等包裹后放入洁净的塑料袋内封口,周围放置冰块低温保存。

7.抗休克

其主要措施包括止血、输液扩容、应用抗休克裤等。

8.手术治疗

多发伤优先处理顺序合理与否,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凡是影响循环呼吸的创伤,必须尽快给予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优先处理的顺序,如两种伤情均危及生命,应争分夺秒地同时进行手术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