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进展缓慢,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数病因不明,仅少数患者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所致。大部分患者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血液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肾小球原位的抗原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导致持续性进行性肾实质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另外,非免疫因素如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液灌注压升高、脂质代谢紊乱等也起重要作用。本病病理类型常见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表现可多样化,到晚期均可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二)临床表现
1.健康史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急性肾炎病史;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对病情急骤进展的患者询问有无感染、劳累、高血压、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2.身体状况
本病起病缓慢、隐匿,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期。表现呈多样性,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贫血、腰部疼痛、纳差等。
(1)水肿:轻重不一,多数表现为颜面部和(或)下肢轻中度水肿,一般无体腔积液。
(2)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有肉眼血尿。
(3)蛋白尿:出现较早,是本病必有的表现,多为轻度蛋白尿,表现为排尿时有泡沫,泡沫越多,提示蛋白尿越严重。
(4)高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部分患者血压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严重者可致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
(5)肾功能损害:多数为轻度到中度。肾功能呈慢性渐进性损害,最后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其进展速度主要与病理类型相关。但感染、劳累、妊娠、应用肾毒性药物、高蛋白饮食等可加剧恶化进程。
(6)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等。
3.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一般为1~3 g,且小于3.5 g/d。尿红细胞+~++,呈多形性,可有颗粒管型、透明管型。
(2)血液检查:肾功能不全时,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并发贫血时,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
(3)B超检查:双肾可有结构紊乱、皮质变薄及缩小等。
(4)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可确定病理类型。
4.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病程长,长期服药治疗效果不显著,并带来经济负担,也影响工作和学习,使患者部分产生悲观情绪。
5.处理原则
慢性肾炎的治疗不是以消除蛋白尿和血尿为目标,而是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1)降压治疗:高血压可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恶化,故控制高血压对控制病情恶化十分重要,但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尤其是老年人,尿蛋白定量<1 g/d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以下,尿蛋白定量≥1 g/d者,血压则应降至125/75 mmHg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两类药物不仅能降低高血压,还能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缓解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常用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ARB类药物有氯沙坦等。另外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
(2)饮食治疗:氮质血症的患者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鱼、瘦肉、牛奶等,限制磷的摄入。可辅以α酮酸和必需氨基酸,既可降低血尿素氮、血磷,减轻肾小球滤过负担,又可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3)抗血小板聚集:高凝状态者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如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4)中药活血化瘀:如冬虫夏草、大黄苏打及川芎等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5)其他:预防和治疗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等;及时治疗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三)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求量
与蛋白质摄入受限、长期蛋白尿导致蛋白丢失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防治知识。
4.焦虑
与疾病易复发及预后不良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
(四)护理目标
1.患者能自觉控制水钠的摄入,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
2.患者能正确执行饮食计划,合理选择饮食。
3.患者能认识疾病的诱因、防治要点,积极配合治疗。
4.患者情绪平稳。
5.患者未发生慢性肾衰竭。
(五)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明显水肿、严重高血压、大量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轻度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显著,且无肾功能不全者,可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活动,但不能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向患者解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应控制在0.6~0.8 g/( kg·d)。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适当增加糖类补充热量,并控制磷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及锌(可刺激食欲)。
3.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同时又逐渐失去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引起肾血流量的减少,加重肾损害。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及护理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六)健康指导
1.告诫患者和家属,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受凉、过劳、感染、妊娠、肾毒性药物等。
2.指导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易消化食物,禁烟、戒酒。
3.定期门诊随访。告知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如出现水肿加重、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增高或急性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七)护理评价
1.患者能否自觉控制水钠的摄入,水肿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
2.患者能否正确执行饮食计划,合理选择饮食。
3.患者能否认识疾病的诱因、防治要点,积极配合治疗。
4.患者是否情绪平稳。
5.患者是否发生肾衰竭。
(吴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