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哮喘持续状态

九、哮喘持续状态

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机体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所导致的广泛性、可逆性小支气管炎症及痉挛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严重发作持续12 h以上未能控制者,称哮喘持续状态。

(一)病因

哮喘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提出此病以炎症机制为中心的新概念。

1.气道炎症

哮喘不论早期、晚期、病情轻重,气道均有炎症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微血管充血与渗漏、气道上皮损伤等。并发呼吸道感染而未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由于发热黏痰阻塞,导致缺氧加重,使病症难以好转。

2.气道高压反应性

哮喘患者气道格外敏感,对环境中的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以致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管腔狭窄,引起哮喘发作。

3.神经机制

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非胆碱能神经对气道平滑肌的张力、气道黏液分泌、微血管通透性、炎症细胞反应和介质的释放起调节作用。哮喘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4.其他因素

(1)严重脱水未及时补液,哮喘发作时患者张口呼吸、多汗,加之氨茶碱、高渗糖的应用,使尿量增多,均可引起严重脱水,形成痰栓阻塞周围小气道而使哮喘加重。

(2)对平喘药物耐药。

(3)继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使病情加重,难以缓解。

(二)发病机制

哮喘急性发作过程,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炎症介质导致广泛支气管痉挛、黏膜或黏膜下炎症,严重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基膜增厚,黏液腺增生,黏液栓使管腔狭窄,呼吸道阻力增加,吸入气多于呼出气,肺泡过度充气扩张,功能残气、残气和肺总量,以及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哮喘发作期间,由于气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一,多数肺泡潴留气量不同,从而使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显著不均,肺泡内压不等,对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产生不同影响,肺内血流分布不均,引起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严重失调。黏液栓阻塞性肺小叶不张和肺实质炎症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

(三)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出现胸闷、气憋、呼吸困难,呼气时加重,伴有明显哮鸣音。

2.面色发绀、眼睑水肿,呈被动端坐体位。

3.讲话不连贯,表现烦躁不安。

4.胸廓饱满,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呼气时可闻及满肺野喘鸣音。患者心率加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四)急救与护理

1.哮喘持续状态的救治应争分夺秒,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重点查体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立即给予静脉内大剂量激素及气管解痉药物。

2.抢救哮喘持续状态时注意患者体位以半卧位为宜,床边加护栏以免坠床。注意体位引流,定时变换体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定时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3.心理护理:部分哮喘患者因精神焦躁忧虑而使哮喘加重呈持续状态。患者因缺氧和久病导致自主神经紊乱,情绪不安,护士应耐心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关心安慰,以利患者配合治疗。

4.补液:根据失水情况及心脏情况,静脉补给等渗液体,每日用量2000~3000 mL,以纠正脱水,使痰液稀释。

5.呼吸道湿化:要设法保持室内空气湿或雾化吸入,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雾化,并可加入解痉剂和抗生素。

6.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一般给予鼻导管给氧,应注意湿化,如果患者低氧血症明显,而PaO2<35 mmHg,则可面罩给氧,使PaO2>50 mmHg。当吸入氧浓度>50%,要注意预防氧中毒。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则病情危重,提示已有呼吸肌疲劳。并注意有无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如果并发气胸则需立即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二氧化碳潴留明显者,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