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脉导管未闭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指动脉导管异常持续开放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大都单独存在,但有10%的病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如主动脉缩窄等。

(一)概述

1.分型

根据未闭导管的大小、形态和长短,可分为三型。

(1)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 cm左右,直径粗细不等。

(2)漏斗型:导管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常为近主动脉端粗大,至肺动脉端逐渐变窄,长度与管型相似。

(3)窗型主动脉与肺动脉紧贴。

2.病理生理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分流量大小与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差和导管的粗细有关。由于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压力,主动脉血流持续流入肺动脉,肺循环血量增加,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心室壁肥厚。长期大量分流,还可导致肺动脉收缩,压力增高,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甚至衰竭。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血液流入主动脉,患儿表现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差异性青紫。

3.治疗要点

经诊断明确,除禁忌证(如右向左分流)外,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动脉导管均应及时手术或经介入方法进行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视分流大小、呼吸窘综合征程度而定,生后1周内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诱导自然闭合,但仍有10%的患儿需手术治疗。

(二)临床表现

1.健康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食欲情况及生长发育史,既往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家族中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

2.身体状况

(1)症状:分流量小者,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分流量大者,患儿表现为疲乏无力、多汗,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气急等。偶尔因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嘶。患儿还可出现生长发育迟滞,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者可有发绀或差异性青紫,甚至发展为艾森门格综合征。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并发症为感染性动脉炎、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体征:患儿多消瘦,轻度胸廓畸形。心尖冲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典型心脏杂音为胸骨左缘第2肋间偏外侧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左上颈背部、左锁骨下传导。可伴有收缩期或连续性细震颤。当肺血管阻力增高时,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可能减弱或消失。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流量大者,因相对二尖瓣狭窄可在心尖部闻及较短的舒张期杂音。合并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患儿,婴幼儿期因肺动脉压力较高时,往往只闻及收缩期杂音。

由于肺动脉分流使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多正常,动脉导管患儿脉压增大,大于40 mmHg(5.3 kPa),可表现为周围血管征,如脉压加大、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和杜氏征等。

3.辅助检查

(1)心电图:分流量大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大、偶有左心房肥大。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左、右心室肥厚,严重者甚至仅见右心室肥厚。

(2)X线检查:小分流量者,心血管影可正常。大分流量者,心胸比率增大,左心增大,心尖向下扩张。肺多血,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处肺动脉总干及分支扩张,远端肺野肺小动脉狭小,左心室有扩大肥厚征象。主动脉结正常或突出。

(3)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极有帮助。可探查到未闭合的导管及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连续湍流。

(4)心导管检查:可发现肺动脉血氧含量较右心室为高。

(5)心血管造影:对复杂病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6)磁共振显影检查:能够准确地判断血流情况和心脏的状况。

4.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既往有无住院经历,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居家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患儿居住环境及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患儿及家属是否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