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53岁。以“双手麻木三个月,双下肢无力一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三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麻木及双下肢打软腿,左足麻木,遂至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颈椎经检查后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经过“牵引、按摩、输液、口服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之后间断“按摩”治疗。半个月前,患者提重物后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给予外用膏药治疗,效果不佳来诊。

二、病史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等。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到过外地。否认到过疫区,否认明确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吸烟嗜好。否认饮酒嗜好。

婚育史:患者已婚,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

三、医护过程

体格检查:T 36.6℃,P 86次/分,R 22次/分,BP 134/96 mmHg,身高165 cm,体重70 kg。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彩超显示:轻度脂肪肝,胆囊壁间结石;化验白蛋白38.5 g/L,三酰甘油2.45 mmol/L,于12-20在全身麻醉下行“混合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术”,现患者术后第6 d,双上肢麻木较前减轻,左手无名指疼痛明显减轻,双下肢活动较前有力,负压引流管、静脉留置针、尿管均已拔除,术后给予射频电疗、气压泵、中药涂擦、穴位贴敷等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给予头孢替安、甘露醇、复方氯化钠、地塞米松等药物应用,二便通畅,纳好,情志佳。

四、护理

(一)治疗护理

1.疼痛护理

给予疼痛相关知识宣教。保持体位舒适,适当抬高患肢。按三阶梯止痛原则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针对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局部磁热疗法。

2.体位护理

在接手术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颈部,三人同时将患者移至床上,动作协调,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颈、胸在同一平面,搬运过程中,保持头颈部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屈过伸,去枕平卧6 h,手术当日尽量减少翻动患者,以利于压迫止血,取仰卧位时,枕部垫毛巾,并以盐袋固定颈部两侧制动。术后6 h,可行轴位翻身,翻身时一定要佩戴颈托。

3.引流管护理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应妥善安置、固定好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特别注意患者翻身时引流管的位置,保证其不打折,不受压,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液量,当短时间内有大量血性液或大量淡黄色液体引出时,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二)观察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事项:生命体征;刀口渗血情况;负压引流管通畅情况;四肢感觉、运动。

(三)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低温流质饮食。嘱其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以通络理气、通便为主,如:新鲜蔬菜、香蕉、蔬菜粥、面条、素包子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加强穴位叩击和腹部按摩。

2.皮肤护理

给予患者定时翻身,嘱其定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干燥。使用大便器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皮肤接触使用柔软布料,避免摩擦刺激。

(四)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家属的配合和同意。并鼓励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去照顾患者。

(五)健康护理

1.术前锻炼

四肢各关节屈伸训练,行肺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5~10 min。

2.术后锻炼

当日双上肢:肘关节屈伸、旋转,腕关节掌屈、背伸,双手握拳、伸指、抓空增力,每日2次,每次各部位5~10 min。第2日:在此基础上,增加深呼吸,慢呼气,每日2次,每次5~10 min。扩胸运动每日2次,每次5~10 min。第3日至拆线:继续上述锻炼内容,逐渐增加锻炼次数。每次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3.出院指导

(1)患者术后颈托护颈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防止发生二次跌倒。

(2)继续上肢和手部功能的锻炼,指导其进行较精确的动作,比如写字等。加强肩部训练,多做耸肩运动,预防肩关节僵硬。

(3)切勿使患者长时间保持伏案姿势,需隔一小时活动一次。

(4)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保证肩部不受凉。

(5)穿着大小长短合适的衣服,避免裤腿过长,不要穿拖鞋,下床时应先在床边坐1 min,然后站立1 min,最后再行走,避免直立性低血压,防止眩晕,颈部制动,切忌左右扭转。

(6)慎起居,防感冒,定期随访,不适随诊。

(张海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