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肾病及护理
(一)概述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分解和代谢的最终产物,其稳态取决于产生和排泄是否平衡,若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高尿酸血症出现时,尿酸沉积于肾脏所产生的病变即为尿酸肾病。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的不断摄入,使得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持续增加。人体每日生成及排泄的尿酸有600~700 mg,其中2/3通过肾脏排泄。血尿酸的正常范围为:男性180~420μmol/L,女性120~360μmol/L。尿酸性肾病主要分3类:急性高尿酸肾病、慢性高尿酸肾病、尿酸性肾结石。
1.病因及流行病学
高尿酸血症常常伴随着肾脏疾病,现在已成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平均为15%,我国发病率约为10%,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2.病理
(1)急性高尿酸肾病:集合管和输尿管可见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管腔堵塞、梗阻,无间质纤维化和痛风结节。
(2)慢性高尿酸肾病:肾间质内尿酸钠结晶沉积,结晶周围有巨噬细胞包绕。
(3)尿酸性肾结石:尿酸在集合管析出,形成结石。尿酸结石显微镜下成针状或六角形橘红色结晶。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高尿酸肾病
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尿酸,远远超出原尿中滤过的正常水平,导致尿酸结晶大量析出,阻塞肾小管,引起急性少尿型肾损伤,几乎全部见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1~2天。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若输尿管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会引起腹痛、腰痛、少尿或无尿,继之出现水肿和心力衰竭症状。部分典型的患者还会伴有溶瘤综合征:乳酸酸中毒、高磷血症、氮质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
2.慢性高尿酸肾病
通常表现为慢性肾衰竭,合并痛风和尿酸结石,高血压常见。体检可发现痛风石和痛风的关节损害。
3.尿酸性肾结石
可有血尿,结石大者可引起肾绞痛及肉眼血尿。大的结石可致尿路梗阻、尿液不畅、尿路感染。
(三)治疗
尿酸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是控制高尿酸血症。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尿酸性肾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控制,是长期治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1.急性高尿酸肾病
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后若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口服药物首选别嘌呤醇;机体充分水化,心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日需要补液4000~5000 mL;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另外,必要时还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慢性高尿酸肾病
主要是降尿酸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时,按痛风原则进行治疗。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血尿酸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尚无统一的意见。
3.尿酸性肾结石
减少尿酸生成,同时提高尿中尿酸的溶解度,预防新结石形成,促进已形成结石排出。
(四)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腰部和痛风性关节疼痛
与尿酸结晶、沉积在体内引起结石、炎性反应有关。
2.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3.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与不当生活方式有关。
(五)护理目标
1.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或消失,舒适感提高。
2.患者焦虑缓解,能积极面对配合治疗。
3.患者能掌握自我护理相关知识。
(六)护理措施
1.舒适的改变
(1)休息与活动:痛风发作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受累关节处肢体,避免患处受压及活动,以减轻疼痛。
(2)饮食护理。
患者应长期限制食物嘌呤摄入量,禁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浓肉汁、肉汤、蘑菇、干贝等,避免进食过多肉食。急性期应进食低嘌呤食物,每天摄取量应小于100~150 mg,可选用的食物有精白米、玉米、馒头、茄子、萝卜、各种鲜奶等。缓解期可适当增加嘌呤摄入量。同时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4000 mL,使尿量维持在2000 mL以上,以防止尿酸盐结晶形成及沉积。
控制总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0g/( kg·d)。
鼓励多进食碱性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其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疼痛的护理: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常引起受累关节红肿、针刺样疼痛,结石发作时若疼痛难忍,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可对受累关节予以冰六合丹或33%硫酸镁外敷,还可配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对腕部、肘部关节受累可用夹板固定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同时要注意患处皮肤有无破溃,保持皮肤清洁,以防发生感染。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疗程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大,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和肝细胞损害、骨髓抑制、呼吸抑制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若静脉输入药物,应避免外漏,以免造成皮下组织坏死。
使用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者可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发热、急性痛风发作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嘱咐患者多饮水,并服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
使用别嘌呤醇者除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发热、反应外,还有肝损害、骨髓抑制等,在肾功能异常患者,宜减量使用。
使用碳酸氢钠等碱化尿液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pH的变化,以防形成磷酸盐结石和碳酸盐结石。
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避免使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依他尼酸等。
2.焦虑
患者常常由于疼痛影响进食及睡眠,又由于痛风反复发作常导致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肾功能不全、经济负担加重等情况,患者常有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及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措施,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应对疾病,取得家属积极支持,以达到积极治疗、防范复发的目的。
3.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加强个体化患者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因素,如避免过度劳累、关节损伤、湿冷刺激、着鞋号码不合适、走路过多、紧张等,同时,应积极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防止肥胖等。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情绪开朗、乐观,保持规律生活,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受凉、感染。
2.鼓励患者适度运动,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提高患肢,疼痛缓解后方可恢复活动。指导患者掌握关节保护的技巧。
3.加强饮食指导,说明饮食控制对预防复发、肾脏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及含果糖饮料;忌饮酒;有研究报道:饮用咖啡可适当降低血尿酸水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以利于尿酸从尿中排出。
4.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遵医嘱用药,勿随便调整用量和停药。
5.教会患者观察疼痛发生的部位、范围、性质,有无痛风结节发生、尿液性质有无变化等,若有不适,积极就医;若无不适,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