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点19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修理的技术条件
问:汽车发动机凸轮轴修理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答:1)凸轮表面的累积磨损量(包括修理加工磨削量)不超过0.8mm时,允许用直接修磨的方法修复凸轮;超过0.8mm而需要修理时,可在凸轮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敷以补偿修复层。
2)凸轮轮廓的升程曲线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但个别区段内的升高量允许有小于或等于0.02mm的超差。
3)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凸轮基圆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应小于或等于0.05mm。
4)凸轮斜角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5)通过凸轮升程最高点和轴线的平面,相对于正时齿轮键槽中心平面的角度偏差不得超过±45′。
6)同一根凸轮轴的各支承轴颈的直径应修磨为同一级修理尺寸。
7)支承轴颈直径缩小量超过使用限度时,可敷以补偿修复层,使轴颈直径恢复至原设计尺寸或修理尺寸。
8)支承轴承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9)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中间各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25mm。
10)安装正时齿轮的轴颈,其尺寸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其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和轴向止推端面的轴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
11)驱动汽油泵的偏心轮直径允许比原设计规定的最小极限尺寸小1.0mm。
12)机油泵的驱动齿轮不得缺损,轮齿工作表面不得有剥落现象,齿厚不得比原设计规定的最小极限尺寸小0.50mm。
13)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值大于或等于Ra0.8μm,凸轮和驱动机油泵的偏心轮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1.6μm,轴向止推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μm,其他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4)凸轮轴的凸轮和支承轴颈部位补偿修复层的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15)应对凸轮轴进行探伤检查,除凸轮表面堆焊层可以有不连续成片的鱼鳞状裂纹外,不得有其他裂纹。
16)凸轮轴的所有表面不得有毛刺、氧化皮、焊渣、气孔、渣眼、油垢和脱壳等缺陷。螺纹损伤不得超过两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