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的特点

二、农村养老的特点

养老服务困难重重,有陈旧思想、落后观念的影响;有经济尚欠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服务项目不完善等困难;还有人力资源不够,老人居住分散,提供服务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常说经济是养老服务的基础,钱是制约农村养老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农村养老所有的困难最后都集中在了经济不够发达、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上。细分农村养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一是农村现代化与落后思想观念的矛盾。农村现代化体现在农业种植、施肥、施药、除草、收割等环节,还体现在农民生活现代化,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服务已与城市同步。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大山深处淘宝店把农产品通过网络远销世界,看到现代青年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不再受地域、职业等方面的束缚,而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农村这种现代化生活理念和节奏,与陈旧的养老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解决农村养老困境,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变化,面对这种价值冲突。我们不仅要更新观念,更要面对现实,这种现实就是老人的养老需求。我们要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主动适应老人的思想观念,尊重他们的养老需求,让他们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农村老人养老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二是服务需求巨大与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农村老人占比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解决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事实证明,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巨大,但农村主要依靠子女养老,一直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谁家老人需要照料了,都是子女或亲戚,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几乎是空白的,或者可以称之为“盲区”。农村还没有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更没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者,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专业服务组织空白,造成了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空白。而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分析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困难时,又回到了支付能力的问题上。农村老人的养老支付能力有多大,这个话题非常沉重。老人养老由社会保障体系支撑,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障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该类保险由地方政府负责,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各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人均发放在100~500元之间。除此之外,农民没有其他社会保障。政府建立的高龄津贴、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服务补贴以货币形式发给了老人,没有形成服务供给,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在探索中。老人个人没有钱购买服务,政府的补贴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因此,推进农村老人养老服务还要从政府改变补贴支付方式入手。

三是农村养老以公益性为主导,盈利能力有限。农村养老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兜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资本进入。农村养老要坚持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我们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根本方向。目前,农村养老政府一方面发挥“孝文化”的作用,建立子女赡养老人的制度法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慈善组织,培育发展农村养老公益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设立养老项目、鼓励社会工作者到农村为老人服务。但是由于基础建设、观念以及资源等各种限制,专业的养老企业很难在农村养老中找到盈利点,因此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