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人才教育培训现状
目前教育部高校中设置的唯一养老服务专业,属于公共事业,一级学科,专业代码:650302。学科专业教学实践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老年学概论、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策、老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老年病学、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寒暑假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学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业方向主要是养老机构,即各类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等;老龄产业相关机构,包括老年产品生产机构、老年产品销售机构、老年服务相关机构等。
截至2017年,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160多所高校、职业院校设立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校专业学生有5 000多人。其中,山东省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职业院校最多,达26所,在校生1 000多人。山东省最早于2014年鼓励高校、职业院校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增设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人培养规模。各级要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强对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1号)。政府制定了《山东省养老服务业省级专项资金补助实施方案》,对设立老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院校进行补助,补助范围:行政区域范围内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老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够开展正常教学的高等院校、高级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补助条件:(1)连续招生二年以上且每年招收专业学生不少于20人,能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2)师资、实验实训设施符合省级有关部门设立老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关规定,有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训方案,有保障开设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10所院校享受了100万元的专业设置补助。高校职业院校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也遇到了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多家民办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有学校设立专业5年仍然达不到获得专业补助的条件,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养老服务人才教育缺少动力。据设立专业的学校反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三年后仍然从事养老的仅占当年毕业生的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