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应用实效,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应用实效,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1.着力标准落地实施,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为建立公平、合理、高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结合落实《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2016年6月山东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老年人能力评估时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精神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开展评估。济南、青岛、威海三市用标准规范管理养老企业发展,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了等级评定,形成了等级管理养老机构的模式,促进了行业管理和标准落实。

2.培养标准化人才,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自2009年编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以来,在编制研发养老服务标准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懂标准、熟悉企业、热爱老年产业的专家和骨干,凝聚了一大批养老服务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标准、推广标准、实施标准的养老企业,促进了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山东天思养老服务管理公司专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建设与实施,为规避居家养老服务风险,企业参照相关护理标准,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一是居家服务流程标准化。采取问询、家庭访问方式了解老人状况、监护人状况、居家环境,评估老年服务需求,制定照护服务方案,签订服务协议。二是着重抓好服务标准实施。从入户人员礼仪标准(着装、交流、动作、职业道德)、入户服务时间、入户服务流程、确认完成服务项目(客户评价)、服务结束质量评价(客户评价)等方面开展标准化服务。

潍坊鹤祥安养中心对照《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要求进行测试,围绕标准内容逐一落实,重新梳理了工作规范与操作流程,着重围绕为老人提供的十项服务内容,完善生活照料、清洁洗涤及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细节,充实和完善服务的每项细节和流程。对于较为薄弱的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聘请心理咨询师及社工培训工作人员,为老人做好沟通、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通过标准化工作,让老人真正享受到医疗与养老全面融合的贴心服务,进一步提高了老人满意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与管理水平,提升了安养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撰文:王建武,山东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调研员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