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养老服务现代化
(一)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拉动产业升级发展
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举措,也是拉动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改变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由重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转变为资助老人,提高老年人消费能力;扶持养老产业发展,减轻企业税负,优化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养老企业竞争能力;建立养老产业发展基金,把财政无偿资助的资金,变为有偿的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养老服务业发展;增加服务人员养老保险和岗位补贴,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通过财政、税收、保险、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提高老人消费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增加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从业人员潜力,拉动产业升级发展。
(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成功举措,无论是福利性的长期护理保险,还是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都是老有所养不可缺少的基本制度。因此,我们也要建立统分结合、因地制宜、福利性与商业性融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从国家和地方层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法规;二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标准化体系建设,研制长期护理保险标准规范;三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制度,为老人提供服务需求奠定基础;四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服务人员。
(三)建立老龄金融体系,驱动产业健康发展
现代养老服务业的基本标志是建立老龄金融体系。老龄金融体系建设,不仅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养老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没有老龄金融的建设,养老服务不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要着眼于新时代要求,勇立养老服务业发展潮头,创新发展老年金融产品,驱动建设养老服务现代化。一是保险与养老。借鉴泰康、太平洋、合众等保险企业发展养老服务模式,创新老龄金融保险产品。二是信托与养老。创新信托基金产品,将养老资产与信托结合。三是基金与养老。创建养老产业股权、产权基金,拓展养老企业融资方式。四是以房养老与以地养老。将老人的房屋及土地发展成为养老产品,增强老人消费能力。
(四)提高服务队伍素质,带动行业规范发展
首先是从业人员现代化。要逐渐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文化、技能等结构,提高服务人员的学历、能力及素质。其次,把青春养老与职业养老结合起来,既要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更要有爱心、有恒心、有善心。另外,改变养老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人员技能,降低或减轻劳动强度。落实养老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效率,规范养老服务业发展。
(注:此稿成文同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5月1日起在上海等地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期待已久的扩大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方式从此实施。)
201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