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的出路
(一)保障农村老年人养老金
拓展农村老年人养老金筹集渠道,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能力。我国农村养老保障起步晚、起点低、覆盖面窄,农村养老准备不足。实施农村养老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养老资金,只有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才能为农村老人安享晚年提供持续可行的服务。
一是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我国自2009年开始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经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职工养老保险有三大支柱,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唯一支柱。我们不仅要设计规划好,更要使用好、发挥好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让农村养老保险撑起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天空。
二是发挥宅基地、农村土地作用。宅基地、土地、林地、水源都是农村养老的资源,其实农村已经自发产生了许多以地养老的模式。如茌平县一个村自2014年起探索以地养老,村里的老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流转,自己住进了村委会建设的房子。村委会对老人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服务,解决了留守老人照料服务的问题。另外,旅居养老、养生也能有效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等优势,增加农民收益,拓宽农村老人养老、养生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打开新的生活空间。
三是鼓励慈善公益基金与社会捐赠向农村倾斜。农村养老必须始终牢记养老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我们不能把农村养老完全推向市场,同时,养老也不能完全靠政府。因此,我们要下大气力培育农村养老服务公益组织,倡导慈善、宗教团体下乡,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服务的购买力度,政府补贴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让慈善和公益力量真正成为农村养老的生力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条中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道路。
(二)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金问题以后就要研究谁为老人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了。
一是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服务。按老人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将服务分为家庭照护、社区居家服务、机构照护。家庭、社区、机构、政府以及专业的养老组织和企业作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可以为老人搭建一个完善的照护网络。但是以现阶段情况来看,农村养老主要还是依托家庭,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成员的作用。其次是发挥邻里互助的作用。农村作为典型的熟人社区,邻里互助可以有效地弥补家庭照护的不足。除家庭外,政府也应在进行基本托底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子女、年轻老人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只要我们做好制度设计,加大政府购买力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培训,就能解决好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把农村养老的短板培育成养老服务的强项。
二是为老人提供什么服务。目前养老,尤其是农村养老将主要力量集中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上,吃饱、穿暖是基本的内容。但实际生活中,老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来自儿女的精神慰藉,来自朋友、邻里和社区的社交需求以及医疗和慢病管理等都是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为农村养老寻找出路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从脱贫攻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养老服务的意义,解决好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厘清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概念。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就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子女赡养为基础,依托新型养老保险,并有邻里互助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首先,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践和认识等方面还有待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是其以家庭为主体的基本架构已经确立,这不仅符合我们传统的养老理念,更适应我们农村发展的现状。因此,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要围绕家庭这一中心,发挥子女养老的基本作用。其次,要健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刚刚起步,保障水平较低,但是这一制度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制度。我们除了要加强研究,不断充实完善体制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这是解决失能、失智老年照料问题的基本制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养老保险、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项目都应力求与长期护理保险衔接,这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课题。
二是落实农村四项养老服务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养老服务四项制度,即政府供养制度、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这些制度是农村养老制度的有力补充。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就要做到:一是不能截留和克扣,要把上一级发放给老人的补贴及时发放或用于服务老人;二是本级补贴足额到位,由于受地方财政的影响,有些地区老年人的补贴资金得不到落实,只是发放了上级的补贴,本级没有配套资金支持;三是加强监督与管理,要建立绩效评估制度,督促落实老年人的各项补贴制度;四是探索老年人各项补贴资金的示范效应,利用集中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发挥政府补贴资金撬动社会资金为养老服务的作用,培育养老服务组织,筑牢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基础。
三是探索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社会化是农村养老服务的必由之路,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最终要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市场、产业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一要发挥农村敬老院的辐射作用,把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敬老院打造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这是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的立足点和桥头堡。建立敬老院公建民营机制,政府不是把敬老院托管完就不管了,也不能把敬老院直接卖掉,而是要把乡镇敬老院打造成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和核心设施;二要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总结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的经验教训,制定幸福院管理办法,提高幸福院辐射能力,发挥幸福院在农村中心社区的作用,把农村幸福院拓造成中心社区的核心养老服务设施。什么时候农村幸福院管理运营能实现自负盈亏,能成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服务场所,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才能找对方向。因此,农村幸福院的经营管理决定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三要建立养老服务队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三项任务是建设服务队伍。我们要认真吸取城市养老服务发展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要把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核心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困难家庭子女的技能培训,还要普及养老基本服务,按照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为养老的目标,对家庭的所有成员进行培训,以此增强农村养老服务的整体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敬老院、幸福院专业化管理建设,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培育孵化等方式,加快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四是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设施、队伍建设,都要靠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因此,要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必须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质量。这些年社会性力量推动了养老服务发展,是因为政府购买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把政府购买服务与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参与购买服务的资格条件,到购买服务的案例,再到团队构成,都要进行审慎的研究论证。要避免依靠政府购买营利或专业队伍不足的问题,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水平,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