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遇到了哪些困难

一、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遇到了哪些困难

(一)资产属性的矛盾

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比较盲目,除了在项目定位、服务对象、投资规模、管理服务等方面盲目以外,许多投资人不清楚社会服务机构的属性,甚至不了解也没有学习《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就投资养老服务,有的出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登记注册养老院,但不知投资社会服务机构的资产是社会投资,既不能分红,也不能继承,更不归自己所有,以至于后期为什么资产不能抵押,为什么养老院不能贷款,资产为什么不能自行处置,这些法律规定的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要不要注册成社会服务机构?无论注册一个多大规模的社会服务机构都要进行研究和分析。目前,全省有养老机构2 455家,其中注册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的有1 243家,其中只有57家社会服务类养老机构办理了贷款融资,这些贷款融资的养老机构多是以个人信誉、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的形式呈现出来,社会服务类养老机构无法贷款融资。

(二)政策难落实

首先,养老用地难。划拨的土地不敢用,租赁的土地不能用,招拍挂土地用不起。在城区用老旧房屋改造养老机构,房屋不好找,要么就是没法办手续,要么就是房屋租金太高。潍坊市有个投资养老的民营企业,营利模式很好,员工工资平均5 000~6 000元,是全省最高的,在城区投资了四个养老机构,没有一个是有房产证的,都是由老旧房屋改造,没有房产证就办不成养老院,很多企业投资养老机构,凭感情进来的多,奔着优惠政策来的,但却不知被政策给套着了。

其次,养老行政许可难。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程序太复杂,由于养老机构建设时间较早,基建手续不全,再加上养老机构经营困难,没有能力进行消防设施改造,难以达到设立许可条件,多数处于无证经营状态。据今年养老院专项行动调查统计,全省共有2 455家养老机构(敬老院1 234家),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889家,仅占36.21%;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有1 566家(敬老院1 049家),占比达63.79%。没有取得消防审验合格证明的有1 206家;没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494家;没有取得环评审验合格证明的有722家;其他原因(缺少基建手续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有640家。

另外,医养结合难,申请医保定点更难。无论是医中有养,还是养中有医,还是养医联动,医疗与养老结合门槛高、成本高,养老机构无法承载医疗与养老结合的成本,养老机构无法养活医疗团队。目前,山东省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仅有100多家,有的养老机构虽然内设了医疗机构,但运营成本高、负担重,招人留人都很难,造成运营困难的问题。

(三)资产收益率低

资本有逐利的属性,这是马克思《资本论》中论证了的理论,资本的本质属性中没有公益性和慈善性,公益和慈善属于宗教学说、社会伦理、人文道德范畴。从事老年产业的无需对资本的逐利性评头论足,反而我们应该研究让进入老年产业的资本营利,不要强调资本的社会属性和公益慈善。为什么老年产业缺少原动力,资本不愿进入,银行不愿意贷款,基金找不到项目,债券发了没人要,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太低了,所以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也低,资本不愿意到这个投资回报的凹地来。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山东省22个样板养老企业调查显示,按照养老机构属性分,有社会服务类养老机构13家,占59.09%;企业性质的9家,占40.91%;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2 529张,入住5 824位老人,入住率46.49%。其中,营利性养老机构入住率为30.5%;社会服务类养老机构入住率为65.20%。2017年1-6月,这22家养老机构共实现利润5 071.09万元,资本收益率仅为5.65%。其中,13家社会服务类养老机构盈利113.48万元,收益率为0.78%;9家营利性养老机构利润4 957.61万元,收益率仅为6.59%。如此低的资产收益率,哪有什么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又怎么会贷款呢?

(四)产品单一

我们现在谈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只是讲投资养老服务业,而老年产业与养老服务业有着本质差别。我国《“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顶层设计系统全面,老龄管理体制应该分成三块:一是老干部局管理体制;二是老龄委的协调体制;三是政府管理老年产业,三者各负其责,并行运转。2017年6、7月,笔者同省委老干部局一道检查了3个市(13个县市区)、2个省直单位的老干部工作,深刻体会到体制机制建设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关键。如果把党委领导的老干部体制、老龄工作机构和政府的老年产业体系融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上下左右贯通的管理体制,就能保证老年产业健康发展。纵观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一个老年产业职责涉及了五个政府部门,养老产业由商务部门负责,养老服务业由发改委牵头,养老服务归民政部门管理,老年健康由卫生计生委负责,养老机构医保定点及老年人护理保险由人社部门管理,更不用说还有土地、规划、消防、环保及食品药品管理,如果我们不从老年产业管理体制上解决问题,就很难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从管理体制的缺陷看老年产业投资,为什么这个产业的资产收益率那么低?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和社会资本都把养老服务业作为唯一的投资方向。目前,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低就很正常了。2015年,我们委托山东财经大学做了一个老年产业研究课题,无论怎么分,都有老年金融、老年地产、老年产品、老年服务等。今天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但社会资本在投资老年产业时,能不能视野更宽阔些?不要总是把眼睛紧盯着养老服务业,把资金都投向养老机构。我觉得老年产业发展的瓶颈是老年金融产品太少了,缺少老年金融产品,也就缺少产业运行的血脉,没有血脉产业就无法运转。养老机构缺少金融支持或金融产品进不了养老服务业,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建立中国老龄金融产业政策体系,开发出更多适用的老年金融产品,是政府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考验。去年我们举办了一场首届东亚国际产业博览会,台湾一位从事老年金融的专家给我说,“全中国没有几个懂老龄金融的”,当时,我怎么也理解不了他这句话的含义,直到今年春天我去加拿大学习了加拿大的老年保障制度,加拿大老年保障制度健全,市场性与福利性于一体,老人有老年保障金、企业金计划、企业注册退休金、老人退休储蓄计划、政府资助等5方面的养老保障金,我才明白了台湾金融专家为什么那么评价我们的老龄金融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所有政策体制都是围绕着发展经济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老年保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那么多的法律规章中,涉及老年保障的法规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拿大在1908年9月1日就发布了《加拿大政养老金法案》,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是2004年进入老龄社会的,直到2013年才提出要发展养老服务业,至今不过4年时间。因此,发展老年产业必须要一、二、三产业并举,初期更要重视一、二产业结构问题,我对其他产业研究不够,不了解其他产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老年产业一、二、三产业之间应该优先发展一、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质量,没有一、二产业的基础和保证,第三产业就可能是空的。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老年产品、用品与国外的差距与不足,现阶段政府应该把精力及优惠政策更多地向老年产品、用品的生产与开发上倾斜,引导企业资金投向第二产业,而不是用土地优惠、财政补贴、保险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不提倡中、小企业投资养老机构,未来养老机构一定是连锁化、品牌化,没有许可证的要关闭,有许可证但没有规模,迟早会被大型养老企业所兼并。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投资社区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培育基层养老服务组织。

(五)人才队伍建设是瓶颈

目前,养老服务企业护理员队伍的现状是年龄大、工资低、缺技术、无保障,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主要由农民工组成,年龄40岁左右居多,高中或初中文化,月平均工资在2 000元左右,一线护理员70%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他们学历低、年龄大,达不到护理员资格要求,尽管搞了多年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始终提高不大。护理员缺少社会保障,是指我们没有制定养老护理员养老保障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养老机构员工的社会保险投保率达不到30%,让没有保障的老年群体为失能老人服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养老护理员队伍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跟他们缺少社会保障有关系。我们现在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搞的是职工或农民工分离的养老保障制度,今年省政府还正式出台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文件,政府为什么会出这种政策,过去的制度已经制造了不平等,现在应该去化解矛盾和问题,不能继续扩大矛盾,制造新的不平等,许多理念需要调整修改。

再看看目前养老企业管理团队的情况。我们的养老制度是由原来的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演变来的,这些单位都是为弱势老年群体服务,管理人员缺乏,甚至没有什么管理人员,多年来敬老院之所以在低层次上循环,就是政府没有把敬老院的服务人员经费列入财政支出,敬老院服务人员的工资都是由供养经费负担。2015年我去历城柳埠镇敬老院,那里的服务人员月工资仅为700~900元,这样的粗放管理怎么会有产业人才?近几年,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政策的引导下,政府、国企、社会资本大量涌入老年产业,出现管理人才跟不上的问题。多数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是由民营企业转型而来,上半年我在给全省养老院院长做培训时,对两个班做了粗略统计,养老院院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很少,90人左右的养老院院长培训班中,有专业职称的不足30%,什么人都能当养老院长,这是中国养老产业的一大特色。养老职业经理是养老服务重要人才之一,前几天有位院长告诉我,现在要找到一位合适的养老院院长真不容易,招聘一个运营100多张床位的养老院院长,开出的年薪是十几万元,我们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产业人才已经奇缺抢手,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人才基于产业的重要性。所以,社会资本投资老年产业时,要先储备人才,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