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养老模式的建议

五、创新养老模式的建议

我国在经济不同的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社会,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根据这些需求,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养老模式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当务之急。创新养老模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养老产业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

目前,社会参与养老产业已是绕不开的门槛。主要包括:

服务主体社会化,即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的社会化。

服务客体社会化,也就是服务对象既突出重点又要面向社会全体老年人,增大服务的受益面,养老服务由补缺型、适度普惠型向普惠型转变。

资金筹措社会化。变资金来源的单一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企业投资、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

服务队伍社会化。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青年志愿者为基础,形成庞大的服务队伍;充分动员公众和低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互助意识。

(二)养老产业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不同于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下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走产业化道路,逐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养老产业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

无论从服务的主体还是提供服务的企业,养老产业必须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在政府完成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市场化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则,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择优劣汰,离开了市场化就没有产业化,养老产业与市场化密切相联。

(四)养老产业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是一项长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要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研究和发展,实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五)养老产业必须标准化规范发展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养老服务业要成为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规范养老服务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一场需要政府、社会、全民支持,共同应对的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克服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探索多种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与深层次需求的养老模式,创造“以人为本、终生关怀”的亲情养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