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三、老年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快老年社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建设,制定相关措施推动城市建设,由青年消费型向老年友好型转变,将城市老年社区规划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打造示范性城市代际和谐社区样板工程,推动城镇化与适老化协调发展。

(一)落实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2020年要实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成果转化高效、创新人才壮大、打造创新驱动发展优势,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规模突破7 000亿元的目标,必须加大力度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一是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公益性捐赠支出所得税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生产装配企业残疾人员专用产品企业税收优惠;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企业用水、电、热与工业企业同价;二是金融服务。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向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企业;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发康复辅助器具企业金融产品;三是财政政策。产业纳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财政及新兴产业投资支持范围;以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示范补助方式,支持非营利配置机构及示范性、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采购在国产产品能够满足需要的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高端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

(二)建立老年社区适老化标准体系

老年社区适老化标准体系领域广泛、产业交叉、技能复杂、项目众多,标准体系涵盖了社区无障碍、建筑房屋、康复辅助器具企业(产品)、人才队伍、管理服务等标准。因此,要从顶端入手,做好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尽快形成老年社区适老化标准体系框架。一是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按照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目标,研究我国老年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我们需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性,适应老龄社会城市发展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二是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标准体系。从企业生产装备、产品性能、技术参数、服务功能等方面,建立独具特色的康复辅助器具标准服务体系,这是老年社区适老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前端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确定了,才能建立老年社区适老化标准。我们不能把老年社区适老建设寄托在日本、美国的产品上,一定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带动城市老年适老化社区建设发。三是产业服务标准。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产业标准体系。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生产产品,都要为终端客户服务,因此,服务标准就更加重要。跟产业产品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比较,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服务标准更加落后,老年社区、适老化、康复器具服务标准几乎都是空白,因此,要立足用户需求,建立产业服务标准体系。

(三)推动产品消费,提高适老化整体水平

把提高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消费能力作为推动适老化建设的重大措施。通过产品消费带动企业生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能扩大康复辅助器具使用群体和范围,改变全社会适老化整体水平。促进产品消费的措施:一是根据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障水平,逐渐将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打通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消费保障通道;二是完善康复辅助器具工伤保险支付制度,确定合理支付范围,为工伤康复提供支撑和保障;三是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产品,鼓励将更多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更多方式纳入商业保险支付;四是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消费;五是政府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六是探索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老年长期照护保险的渠道方式、补贴类型、服务标准。

(四)加快适老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适老化领域、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人才队伍薄弱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其措施有:一是加快培育基础学科人才。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涉及社会学、人体学、制造业、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产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支撑。因此,要加大基础学科投入,培育基础学科人才,打牢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重视高校、职业院校和继续教育。将康复辅助器具专业纳入高校、职业院校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教育,开展医师、护士、特殊教育师、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保护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三是支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学校、企业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企业、院校合作建立实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使企业成为老师、学生的实验工厂、实习岗位。四是建立和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员职业分类、国家职业标准、职称评定政策制度,探索建立假肢师和矫形器师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推动产业专业人才、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