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老的出路在哪里
(一)制定优惠政策,打造养老产业队伍
优惠政策是产业队伍建设的基础。发展养老服务业,首先要培育和建设一支从业队伍。因此,要从制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优惠政策入手,打牢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一是要将行业优惠政策全覆盖。鉴于行业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有限等特点,制定的优惠政策要覆盖全行业,既要照顾机构养老服务,更要向居家社区养老倾斜,形成机构、居家社区养老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要大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瓶颈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盈利能力弱,从业人员福利待遇低,缺少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措施。优惠政策引导技术人才进入养老服务业,对行业短缺的康复护理、膳食营养、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工资职级、岗位补贴等政策上给予倾斜,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养老服务,提高行业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三是要制定吸引和留住养老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政策。产业人才更多应该是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养老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更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养老企业管理人才是短板,养老行业人才匮乏,尤其缺乏能够管理养老连锁企业或集团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政府应该研究引入国内外高级管理人才制度,鼓励企业培养或引进产业管理人才,建立养老产业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指标奖励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形成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厚待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发展养老产业与创业就业
养老服务业处于产业最末端,行业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对从业人员要求不高,这是养老服务业创业的先天制约条件。发展养老服务业,建设养老服务队伍,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可以找到一条共同的道路,那就是要营造养老服务创业就业氛围。
首先,把养老服务“放管服”进行到底。继续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免除养老服务行政审批事项,为广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只要想从事养老服务,服务设施场所达到消防、食品药品要求,就可以从事养老服务。让更多的个体、民营及社会组织以多形式开展养老服务。二是鼓励发展小型、微型养老服务组织。探索发展家庭式、互助式养老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家庭开展互助式养老,依托家庭开展邻里互助。要将家庭养老、邻里互助政策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将政府的着力点、企业的投资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把解决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居家养老紧密结合起来,财政补贴重点向社区居家养老、农村养老倾斜,推动养老创业就业与发展农村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双向互动。三是鼓励创新,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养老服务实践中,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以互联网思维发展养老服务,政府要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要研究制定新时代养老服务模式与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一代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扶持互联网+养老、远程医疗、智慧养老、智能社区、智慧产品领域的创新,让创新、创业成为解决老龄问题、养老服务困难的突破口,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合理配置养老服务人员
养老服务人员的构成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左右养老服务的质量。现阶段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养老机构人员构成,增强管理效能,增强服务能力,稳定服务队伍。
一是下岗职工、农民工是养老服务的主体。我们要从我国的劳动力现状出发,以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主力,着力提高服务技能,培育职业精神,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养老服务队伍。
二是区分职业技能、职称阶段标准。现阶段对一线服务人员不做技能、职称要求,提倡通过培训提高服务人员技能,提高专业人员比例。倡导养老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培育养老企业品牌。加强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践,尤其是要加强对长期照护保险相关专业人才的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待遇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形成长期护理保险人才政策、体系、标准。
三是推进青春养老。这是个新颖而沉重的话题,一方面从事养老服务在理念与技能上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积累,因此,我们仍然把50岁、60岁人员包括城市下岗职工、农民工作为养老服务队伍主体。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业处于服务业最低端,对从业人员条件的要求、企业的利润和社会贡献都比较低,让大、中专毕业生从一线服务人员做起,有着先天不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青春养老”的优势。他们朝气蓬勃,用青春唤醒老人晚霞,以付出给老人带来欢声和笑脸,这些都是“青春养老”的优势。但现实仍然很无奈,一些在养老服务行业工作了几年的青年人,他们能够坚守多久,他们的付出与奉献能否与产业发展相匹配,这不仅需要时间的认证,更需要我们政府去思考,既要留住“青春养老”,更要使行业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
我们分析影响产业质量和标准的关键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问题,解决谁为我们养老的关键也是养老从业人员的问题,所以,归根到底就要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对比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最大的差距是服务人员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
现阶段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养老服务队伍。政府要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形成全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业势头。社会资本和企业要下降投资期望与指标,把打造养老服务队伍和创造优秀服务品牌结合起来,未来只有那些有着优秀人才服务队伍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标杆和品牌。企业要高度重视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合理分配投资及收益,降低投资产出预期,做好长期发展准备。
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经济收入。要做到养老服务人员收入高于其他服务行业,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养老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高、服务内容多、工作环境差、心理压力高,养老服务工资水平亟待提高。政府财政补贴要补贴“两头”,一头是补老人,一头要补服务人员。要创新财政补贴政策,坚持服务队伍政策优先的原则,让从业人员享受到财政补贴政策,看到行业未来与希望。
三是让养老服务人员老有所养。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从业储蓄银行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同时,政府研究制定养老从业人员养老政策制度,让年轻人以今天的服务换取将来的养老保障,鼓励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业。解决谁为我们养老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当下养老从业人员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和将来的养老问题。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从解决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入手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解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坚信只有从业人员未来能够老有所养,他们今天服务的老人才能老有所乐。
(五)建立现代的用工方式
一是落实《劳动法》要求,规范企业劳动合同。服务业要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落实企业劳动合同规定,杜绝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务关系,从法律上保证从业人员的权益。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险征缴力度,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缴纳,不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是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二者有以下方面的不同: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主体的资格、性质、待遇不同;两者内部约束力不同;劳动力支配权不同;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不同;合同内容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用人单位义务不同;职业能力培养义务不同;报酬的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合同的保护、时效和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履行合作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处理不同。
三是杜绝劳务用工。通过对家庭、养老、餐饮、酒店等服务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山东省一知名家政服务企业,在省内连锁经营及分配的机构达70多家,在济南市为6 000多位老人提供服务,但与总部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不足200人,入户服务员工基本上与企业都是劳务关系。养老服务企业基本没有执行劳动合同的,大部分养老企业除了同管理层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与从事一线服务的员工基本都是劳务关系。落实《劳动法》要求,保障养老企业职工基本权益,是养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