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养老服务队伍

四、建设养老服务队伍

(一)养老企业管理人才

养老作为一个产业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由于我国老龄社会发展太快,未备先老的矛盾非常突出,除了经济发展不够,养老金等财力准备不充分外,养老服务业人才十分缺乏,养老企业管理人才多数由其他行业转型而来,养老企业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均准备不足,人才短缺给产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养老企业投资盲目,既没有市场需求调查,又没有专业管理人才,在优惠政策诱惑下,仓促上马。有些企业因为投资规模及资金链问题夭折,更多的是项目建成后,住不进人,留不住人,不仅老人留不住,服务人员也流失严重。解决养老企业管理人才问题,要从需求出发:一是加强养老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要参加培训的不仅是养老院院长,还有养老企业执行总裁、总经理、策划规划、市场运营总监、服务经理等。养老企业涉及项目策划、投资、市场、运营、服务等环节,需要各种专业人才,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都要加强养老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通过培训,养老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学习养老服务业政策理论,掌握养老企业发展规律,提高养老企业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参与养老产业论坛、峰会。近年来,各级各地组织了许多博览会、展览会、论坛、讲座,养老企业投资人、执行经理、管理人员要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广交朋友,结识同行,探索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共享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探索国际化合作方式。采取把企业管理骨干送出去或跟世界知名企业合作的方式,学习国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二)养老领域研究人才

养老领域研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分别设立了老年学会、人口研究所、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应该说近几年老年人口产业研究发展较快,基本满足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但是对老龄理论、产业形态、企业类型、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等领域的研究不深、不透、不够,对养老服务业盈利与非营利、政府与市场、眼前与未来、企业与员工等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老龄产业研究要选择好方向,确定各不同阶段的任务。

目前,养老产业研究应着力突破:一是老龄社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根据老年人口特征研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尤其是老年消费变化与服务需求供给之间的关系,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要改变以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的投资模式,让投资向服务培训与用品产品转变,提高养老用品及服务质量。二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法规政策建设。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应该先有政策标准,再有产业形态。除加快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建设以外,还要加强对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服务、认证、绩效等标准规范的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服务组织及人员成本核算比较复杂,各地的标准和成本差距也很大,需要研究机构深入服务一线,依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归纳、提炼成熟经验与做法。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加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培育复合型研究人才。人才培育要从产业前端做起,建立科研机构与产业投资联动机制,制定科研成果参资入股企业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加快产业人才、资金、机制等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成长,用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四是老龄金融人才。研究老龄金融产业,创新老龄金融产品,培育老龄金融人才。从高校学科设置到科研立项,加大理论学术创新步伐。我们清醒地看到,许多老龄社会出现的矛盾,都源于金融产品的不完善、不充分。解决中国老龄社会出现的问题,有待于老龄金融政策的创新,老龄金融人才的建设,老龄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完善。

(三)养老服务一线人员

加强一线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医卫素养和技能。我国至今尚未实现养老护理人员培养的学历教育化及国家资格化,目前普遍做法是培训制。为了使养老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能真正取得质的提升,建议对养老护理人员实施“学历教育+国家资格考试”的培养模式,在校学习医学概论、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涉及医疗服务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实操课程,并参考医师、护士的培养过程,针对我国老年人常见病患所需的鼻饲、吸痰等医疗行为,到相关医疗机构接受持续一定学时的现场培训。改革培训方式是把培训与实训融合起来。把养老服务实训基地设置在养老机构中,切实解决培训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将学历教育与一线服务人员区分开来,建立一线服务人员培训制度,规定护理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定期定点提高一线服务人员技能。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

养老服务业国际合作与人才交流,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发展与未来,我们一定要从历史的高度,认真对待这一重大考验,加快养老服务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一是要加快合作办学,培育世界一流养老人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办学,采取在境外或内地联合举办老年专业教育的形式,培育养老服务人才。二是加快产业对外交流合作,采取引资、引智、引人等方式,引进国外优秀管理团队、企业、专家参与产业项目策划、投资管理、运营服务。三是举办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洽谈会、论坛。多层级、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养老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要增加由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管理人才参与的研讨会、洽谈会及论坛,要积极吸纳东亚各国发展养老服务的经验做法,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另外,要借鉴欧美国家应对老龄社会的理念和制度,加快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建设,让养老服务融入到国际社会中。

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