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的现状和问题

一、养老金融的现状和问题

(一)三个支柱发展不平衡,养老金融滞后产业发展

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发展极不均衡,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发展相对较好,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规模还很小,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还未建立。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占比依次约为78%、18%和4%。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据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后,养老金缺口将达4.1万亿元;2035年后,这一缺口将约为6.1万亿元。只有壮大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发展养老金融衍生品,增加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才能有效弥补养老金不足。

养老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随着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银发经济需求量逐渐增大,越来越需要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新的老龄金融产品,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广需求、个性化要求。

(二)养老金融产品少,老年保障缺乏支撑

老年人投资产品少,只能把储蓄存入银行。如果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老年人金融资产将日趋减少。现代金融方式没有应用于老龄金融,缺少创新老龄金融的证券、信托、债券等产品。一方面是老人储蓄投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缺少金融支撑,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面临层层障碍。近几年,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老龄金融产品创新,出现了旅居养老服务卡、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等新型金融产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金融监管形势严峻,养老金融发展乏力

养老金融产品严重滞后老人需求,影响了老年产业发展,主要原因是严格的金融管理体制。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处于严格控制中,各种金融机构、产品都有严格的准入门槛。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产品管制非常严格,对于企业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些都是导致老龄金融产品创新少的原因。近几年,金融行业监管任务重、问题多,新情况不断出现,尤其是养老地产、康养社区、旅游度假、智慧养老等给金融监督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保险与股票监管的日趋严谨,养老金融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