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视野,加快国际培训合作步伐
开展养老服务国际合作,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先进经验,尽快提升我国养老服务水平,其中,养老服务培训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自2014年以来,我省加大了养老服务国际培训与合作,先后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学到了不少好经验,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加强国际培训合作
国际培训合作的渠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养老服务要处理好“走出去、引进来”的关系,合作初期,政府、企业要以“走出去”学习为主,长期合作应以“引进来”为主。由于养老服务业需要学习培训的对象、内容、方法太宽泛,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受益面小、培训内容少、时间不足,因此,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引进来”是最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近几年,我省养老服务业培训在“走出去、引进来”上做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收获和成效。
一是参与了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县市区负责人国际能力提升工程。2015年至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每年组织一期县市区负责人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养老服务培训,全省先后有50多个县市区分管民政的县市区长参加了培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二是借助国家、山东省外专局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引智、赴国外培训提高市、县两级民政局局长能力。
三是企业组团赴境外培训学习。山东省起步早、管理运营较好的养老企业都曾派高管赴欧美国家、日本等参观考察和培训学习。
四是加大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赴境外培训学习力度。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养老企业到境外学习交流,参与省、市、县各级政府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加快养老服务对外交流合作步伐,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多知名养老企业进入山东市场。
(二)借鉴境内外先进经验,提高养老服务能力
日本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各种保障养老行业良性运转的法律及监督机构,制定了该行业资格等级、教育以及考试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法的实施,既保障了国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养老,又确保了养老企业的利润,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提升了国际地位。
日本养老介护福祉类资格一览表
(三)加快培训合作力度,争取国际合作组织、培训学校(基地)落地
研究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制定出台政府、学校、企业养老服务培训政策制度,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一是要发挥高校、职业院校学历教育资源。目前全省已经有近30所高校、职业院校设立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将学历培训与技能实训结合起来,鼓励校企合作,解决实操能力弱,专业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脱节的问题。二是制定养老企业设立养老护理培训机构优惠政策。向江苏、浙江两地学习,鼓励养老集团、养老企业设立养老护理培训学校,既要重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立,更要重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三是引入境外养老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办学、校企模式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业开放,要积极引进欧美国家及日本的养老服务培训机构,推动省内养老服务培训机构转型升级。人才培训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要研究养老服务业国际培训合作方式,争取更多国际级养老培训机构落户国内。
(四)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补贴资助水平
按照《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6〕22号),养老服务培训政策:大力推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要围绕社会对养老服务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培养力度,满足社会需求。“十三五”期间,全省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要达到30处。教育部门按照国家专业设置要求,进一步明确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内容,加快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和双师型人才。高等院校可对养老服务业专业学生给予减免学费、奖励奖学金等优惠照顾。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织省内养老从业人员赴省外、境外学习培训。制定康复、护理人员服务标准,设立与报酬挂钩的职能技能级别。
具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补助项目:(1)院校设立老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补助项目;(2)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一次性补助项目;(3)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助项目;(4)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省级培训补助项目。
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培训研讨会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