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做法
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起步于2009年,总结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
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始,2009年,省民政厅、质检局立项了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经过两年的研制于2011年发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管理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质量规范》《社区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质量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规范》。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意见》,省民政厅、质检局和省标院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要求,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现状需求调研,形成了全省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调研报告,经过2014、2015两年的研讨、论证,形成了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于2016年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制定了保障措施,为后期养老服务标准化研制奠定了基础,这个《意见》确定了要在通用基础、服务技能、服务机构管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老年产品用品等6个领域研制30项养老服务标准(2016年确定的全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二)集中业界智慧和力量,提高标准研制水平
为提高标准研制水平,省民政厅于2015年初公开征集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人才,在较短时间内征集了涵盖医疗、教育、养老、旅游、文化、金融、保险、房地产、IT、智能制造、规划设计、餐饮娱乐等10多个行业的政府人员、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家180多人,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80名候选人组成山东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尽管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单独设立,但是我们建立了标准化建设人才专家库,为以后养老服务标准化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明确标准起草及参编单位。每年都将标准研制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每个标准至少有两个以上单位起草参编,一个是养老企业,一个是养老研究机构,压实责任,把标准编制落实到具体单位。二是着力做好标准研讨与论证。参编单位起草后,一般要经过三轮以上研讨和论证,许多标准的起草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进入研讨阶段。三是培育标准学科带头人。在养老服务标准研制过程中,经过几年的锻炼实践,形成了一批标准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成为养老服务标准研制的骨干力量。
坚持深入基层,做好需求调查,为标准研制准备第一手资料。为做好养老标准体系规划,提高养老服务标准研制水平,省标准化研究院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先后有20多人参与了标准的调研、起草、论证、研讨、审查工作,2015—2017年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了9次调研,前往全省8个市、20个县(市、区)、19个养老企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座谈讨论、现场问卷、网络征集等方式,收集基层意见建议,确定标准内容,提高了标准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为确保标准研制质量,2015—2017年召开启动会、研讨会、预审会、审查会11次,广泛听取参编单位、专家意见,三年中分别有39家、17家、33家,共计89家单位参与了标准起草编制。
(三)加强标准组织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产业人才智库
标准组织队伍建设是标准研制的关键,2015年3月,在民政厅的督导下,征集建立了80名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有民政部福利司司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省发改委、人社厅、民政厅、卫生计生委、住建厅等部门业务处处长;有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科学院及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省中医院的教授及专业科室的主任;还有协会、企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的会长、董事长、院长、主任等。专家中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以上学历69人,占85.2%;正高级职称43人,占53.8%;养老企业董事长、协会会长、福利中心主任、养老院长27人,占33.8%。另外,这些专家分别从事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老年福利、康复医学、卫生管理、预防医学、体育健康、护理学、人口学、经济学、金融、保险、软件开发、人力资源、中医针灸、房地产开发、计算机应用、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口腔外科等30多个专业。省标院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承担了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在民政厅征集的专家基础上又吸纳了养老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建立起了由98人组成的养老专家库,集中了全省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养老企业的优秀人才,堪称是山东养老服务领域的“智库”。
(四)开展养老标准化试点,探索标准落地实施方式
既重视标准研制,又注重标准实施。始终将标准化建设重点放在贯彻落实上,放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上,为此做了三个结合。一是参编单位与试点单位相结合。将地方标准的编写起草交给试点单位,把试点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二是标准起草与专家学者相结合。把标准起草与专家学者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专家学者不仅可以直接与一线对接,还能参与不同阶段标准的起草、研讨、论证、审查,提升了标准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标准研制与标准人才培养相结合。邀请养老服务的相关组织、企业、研究人员参加,标准的启动会、研讨会、预审会、审查会,培养养老服务标准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