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疗与养老结合制度
建立医疗与养老结合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现实出发,着眼未来,精心设计,从而建立起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制度,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完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
正视困难和问题,想要化解医养结合中的矛盾,就要完善现行医疗与养老管理体制。这不是把相关部门的职责推倒重建,而是厘清部门相关职能。医疗与养老结合涉及多个部门职能,必须要厘清各项业务职责,明确部门责任,比如有些职责部门间有交叉,就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现代管理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业务管理已经没有什么障碍,只要落实清单管理、明确各自职责,管理体制上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二)加强健康管理,突出在地老化
强调医疗与养老结合,不是要求养老机构去办医院,更不是让医院去设置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重点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利用已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办医疗机构为社区居家老人开展康复护理服务,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统一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建立长期护理服务规范、标准,鼓励和倡导在地老化,切实把社区居家医养结合落到实处。从国外经验看,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英国、法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了80%~90%的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社区医疗门诊主要包括由医生个人开办的私人诊所和多位医生合办的诊所。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私人诊所的比例的都超过90%,因此,国际上鲜有医养结合的说法,这表明只要政府允许医生开办医疗机构或诊所,就会大大减少老年人居家照护和依托社区照护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医疗与养老结合的重要载体,这项制度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鉴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长期护理保险应该从本地区需求出发,按照可持续、广覆盖、多层次的目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如借鉴上海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的做法,首先成立一个评估组织,然后制定一个规范标准,明确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机构的资格,确定服务人员条件,测算提供服务项目的金额。这些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撑,所以,社区居家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必须以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为基础。
(四)完善社区居家服务与医养结合制度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疗结合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发展规划来看,机构医养结合的最佳形态是养老护理院和老年康复医院相结合。尽管一些等级医院也设立了养老床位,一些养老机构也设立了护理床位,但从规范管理的角度来看,机构医养结合的最好方式是上述形态。我们还要把医养结合的重点放到社区居家老人那里,除了要建立社区居家老人的健康档案,倡导在地老化,还要探索研究社区居家老人医养结合的服务条件、项目、人员、补贴。
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