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适老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城市化发展中,忽略了适老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率明显提高,200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39.1%,到2012年为52.6%,平均每年增长1.35%,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8.52%。
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年轻人进入城市,城市建设以满足青年人住房或城市改善性住房为主。长沙市2018年8月1日至31日,共有45个新建商品住房项目,购房者年龄段在20~49岁的占78.81%、70~89岁的仅占3.6%。据四川省统计调查,2018年、2017年、2016年购房年龄段在21~40岁之间的分别占74.7%、77.7%、71.3%,购房群体年轻化成趋势。近20年,城镇化新建小区住宅以满足青年人为主,适老化设施落后,城市规划忽略了老年人生活、环境需求,致使原来老旧社区、新建小区缺少适老化设施。这一现象继续蔓延,从过去的一、二线城市,扩大到目前三、四线城市,把青年住宅、城市改善性住宅作为开发建设目标,适老化设施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给老年人生活、出行造成许多困难。
(二)缺乏政策标准,适老化方向不明
老年社区适老化政策标准滞后,一方面缺少老年社区适老化的政策规定,住建部至今对适老化社区建设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缺少适老化标准规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较少。老年社区适老化建设,国家没有强制标准,缺少政策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适老化标准极少,仅有个别企业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
湖南华盛吉祥置业有限公司制定了适老化企业标准QHSJX-SL01-2015,分别对室内外公共空间、建筑公共空间、室内空间、适老化设备、室内环境等作了具体规定,这是目前互联网上公开的适老化企业标准。另一个是《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下达省住宅适老化设计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函〔2017〕31号),福建省的住宅适老化设计标准分为8章,除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以外,分别对场地设计、公共空间、套内空间、物理环境、建筑设备等作了规定。其中套内空间分为:一般规定;套型;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过道、储藏间;阳台;门窗。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5月17日发布了《居家养老 家居适老化改造通用要求》地方标准,采取评估的方法,对居家老人身体状况、家族情况、建筑及居室环境、改造意愿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阶段性的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功能性改造、适用性改造、安全性改造、舒适性改造,突显技术与生理的特征,尤其是单个老人居家的评估,为提供居家养老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无论从量的覆盖面,还是从质的层次,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都不能适应老年社区适老化需求,严重制约了适老化发展。
(三)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少,缺少适老化基础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是适老化建设的基础,适老化由设计能力、设施设备、施工工艺等层次构成。目前,适老化设计处在起步阶段,适老化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同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现状比较,这方面我们差距相当大,保守估计落后先进国家30年,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据统计,德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器具为2万多种,日本有4万多种,而我国仅有2千多种,差距在10倍以上。数量上的差距可以比较,质量品质上的差距无法比较。我国康复辅助器具起初为残疾军人服务,20世纪各类假肢矫形生产装配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自20世纪90年代外国假肢矫形产品进来后,大多是些国外淘汰的产品,以进口原料、配件组装为主,国内产业研究机构、品牌更少,国内企业都是抱着挣快钱的思想,很少有企业能沉下心来进行研发、检测、生产康复器具。因此,生产适老化产品设施设备落后,尤其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社会适老化大环境不好,二者互相影响,致使适老化产业整体水平落后。
(四)适老化需求突显,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住宅设计年轻化、社区适老化设施不足、康复辅助产业落后给老龄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失能失智、部分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加,社会对适老化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老年适老化社区建设任务越来越迫切,各地积极探索适老化发展的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民政局、老龄委制定了《北京市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评估与改造实施管理办法》,对三类老人免费进行适老改造:托底保障群体(包含城市特困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困境保障群体(主要是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孤寡、失能、失智老人);重点保障群体(包含失能、失智、高龄老人)。山东省东营市自2013—2014年分别对全市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项目包括:安装坐便器扶手或配置坐便椅、配置洗浴椅、配置床用无障碍餐桌、配置三角手杖、为听力有障碍的老年人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
2013—2014年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汇总表
数据由东营市民政局提供
各地积极探索老年适老化政策制度,推动了老年社区适老化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