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发现获取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食物对人类的生存、种族的延续和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长期处于食物短缺的状态,以致人们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以及生产食物的土地和生产资料,不惜发动战争。由于食物短缺,人们在长期与饥饿进行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一套“节俭”基因,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以储存能量,供人们不时之需。但是,时至近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高度提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国家和地区的食物生产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人们的“节俭”基因却没有得到改变,人们仍习惯于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特别是以高脂肪为主的高能量食物,从而导致肥胖和与此相关的慢性病的流行。

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贫穷落后的国家中,由于食物短缺导致的营养不足(缺乏)的情况仍很普遍,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食物的丰富和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导致以肥胖为主的营养过剩非常流行。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不属于合理营养的范畴,而属于营养不良的范畴。从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上来说,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均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导致疾病和早亡。

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所提供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既能满足机体当时的需要,维持人们的正常生产劳动、生长发育,又能促进个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并促进康复。因此,合理营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既不过多也不过少,同时还要保证各种营养素间的均衡;②保证机体良好功能状态的需要,保证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良好功能状态;③保证机体良好的生长发育;④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来入侵和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过早衰老,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⑤保证机体有一定的营养素储备,以使机体在遭遇特殊情况使营养物质不能足量供给时,通过利用机体的储备物质而渡过难关;⑥能够预防疾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为了获得合理的营养,必须提供给机体一种合理而均衡的食物结构或者不同类别食物的合理比例,这种不同食物类别和比例就是食物的膳食模式。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保障健康的膳食,即称为合理膳食,也称为均衡膳食。由于受生产水平、文化差异、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饮食习惯、地理地域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和人群构成等因素的影响,膳食类型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合理膳食首先要做到膳食结构合理,其次要考虑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宜的烹调方法和合理的膳食制度等。

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本身应当无毒无害,不含有毒物质及致病微生物;保证用餐者获取必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保持各营养素之间(如三大营养素之间、必需氨基酸和不同脂肪酸之间、三大营养素与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内部)的相对平衡,并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建立适宜的膳食制度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与人体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能力相适应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使机体处于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并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