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由于基础代谢下降、体力活动减少和体内脂肪组织的比例增加,老年人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对减少,每日膳食能量的需要量也应适当降低,以免引起肥胖。60岁后的老年人能量摄入量应较青年时期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一般而言,老年人每日能量摄入6.72~8.40 MJ(1 600~2 000 kcal)即可满足需要。
(二)宏量营养素
1.蛋白质
老年人由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差,摄入的蛋白质利用率亦降低,易出现负氮平衡,表现为人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肌肉萎缩。因此,老年人应摄入足量、优质易消化的蛋白质,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2%~14%则较合适。一般来说,以每日达到每千克体重1.0~1.2 g蛋白质为宜,除来自粮谷类食物的蛋白质以外,其余蛋白质应尽量来源于蛋、奶、肉、鱼等动物性蛋白质以及豆腐、豆制品等豆类蛋白质。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降低,过多食用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因此不应摄入大量蛋白质。
2.脂肪
由于老年人胆汁分泌减少,脂酶活性降低,对脂肪的消化功能下降,因此脂肪的摄入不宜过多,以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为宜。脂肪种类的选择应控制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及奶油)的摄入量,而应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脂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应为1∶1∶1,并注重n-3和n-9系列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3.碳水化合物
由于老年人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且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因而其血糖易增高。有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可能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关。因此,老年人不宜食用含蔗糖高的食品,并应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总量。果糖易被老年人吸收利用,且转变成脂肪的能力小于葡萄糖,故老年人宜多吃水果、蜂蜜等含果糖的食品。老年人还应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利于增强肠蠕动,防止便秘。
(三)矿物质
1.钙
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由于胃肠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同时肾功能降低以致形成1,25-(OH)2-D3的功能下降,户外活动的减少和缺乏日照又使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的数量减少。老年人对钙的吸收率一般在20%以下,而青少年对钙的吸收率为35%~40%。钙的摄入不足易使老年人出现钙的负平衡,体力活动的减少又会降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以致骨质疏松症及股骨颈骨折比较多见。因此,钙的充足供应十分重要,我国膳食特点往往使钙的供给不足,一般摄入量多为每日500 mg以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膳食钙的供给量应为800 mg,老年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 000 mg。钙含量丰富的首选食物是牛奶,每100 mL含钙109 mg,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虾皮、海带、小鱼、黄豆和豆制品含钙均较多,绿叶蔬菜也是日常膳食中钙的主要来源。钙的补充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及内脏不必要的钙化。
2.铁
老年人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根据国内报道,老年人贫血患病率约为50%。贫血的原因除了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差之外,还可能与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叶酸的缺乏有关。因此,铁的摄入量也需充足,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年人每日膳食中铁的推荐摄入量为12 mg。
铁的吸收率直接与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关,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一般吸收率为2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为10%以下,且膳食中植酸、磷酸、草酸等均可与非血红素铁形成难溶性铁盐,降低铁的吸收率。维生素C及肉、鱼、禽类所含肉类因子则可促进铁的吸收。为使老年人获得较充足的可利用铁,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物(如猪肝、禽肉和鱼类),鸡蛋由于含有卵黄高磷蛋白可干扰铁的吸收,故并非铁的良好来源,其铁吸收率仅为3%~5%。同时老年人还应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利于铁的吸收。
3.硒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有关硒对人体有益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得到了明确的结论,适量摄入硒特别是人体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有机硒,可以发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预防细胞突变甚至防癌抗癌的效果。因此应当鼓励老年人多摄入富含硒的食物,包括富硒的茶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过量摄入硒不但无益,还可能导致硒中毒,因此硒的摄入应当适量。老年人每日硒的参考摄入量为60μg,最大可耐受摄入量为400μg。
4.其他
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铜、铬、钼在体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人的每日膳食中亦需有一定量以满足机体需要。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视黄醇,仅在动物性食物中含有。植物性食物不含视黄醇,但深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等所含的类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转变为视黄醇。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为维持正常视力、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和增强免疫功能。老年人由于食量减少、生理功能减退,易缺乏维生素A,因此膳食中除了一部分维生素A由动物性食物提供之外,还应注意多食用深色蔬菜——这是因为我国膳食特点决定了维生素A的来源主要是绿叶蔬菜提供的类胡萝卜素,占2/3以上。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男性为800μgRE,女性为700μgRE。
2.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利于钙吸收及骨质钙化,并通过甲状旁腺激素和降血钙素的调节作用而维持血钙正常水平。老年人因户外活动减少,由皮肤形成的维生素D量降低,加之肝、肾功能衰退致使通过肝、肾转化为1,25-(OH)2-D3的活性形式减少,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而影响钙、磷吸收,从而导致钙缺乏并影响骨骼正常钙化,造成腰腿疼及骨质疏松。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5μg。
3.维生素E
老年人每日膳食维生素E的推荐摄入量为14 mg,当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高时,应相应地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一般每摄入1 g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0.6 mg维生素E才能满足需要。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种油料种子及植物性油脂中,膳食中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E虽有抗衰老功能,毒性较小,但亦不宜大量补充,有证据表明长期每日补充维生素E 600 mg以上,有可能出现头疼、胃肠不适、视觉模糊及极度疲乏等中毒症状。老年人每日维生素E的最大摄入量以不超过400 mg为宜。
4.维生素B1
维生素B1作为羧化酶、转羟乙醛酶的辅酶在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对维生素B1的利用率降低,因此供给量应充分。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1的推荐摄入量男性为1.4 mg,女性为1.2 mg。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肉类、豆类及加工碾磨较粗的粮谷类。北方地区较少缺乏维生素B1,南方单纯食用加工精细的大米又缺乏副食的地区,常可出现因维生素B1缺乏而引起的脚气病,表现为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炎为主的干性脚气病或以下肢浮肿、右心扩大为主的湿性脚气病。
5.维生素B2
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会引起以口角炎、唇炎、舌炎、皮脂溢出性皮炎等症状为主的维生素B2缺乏症。在我国膳食中,维生素B2是最易缺乏的一种维生素,这与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少有关。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2的推荐摄入量与维生素B1相同,男性为1.4 mg,女性为1.2 mg。
6.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促进组织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毛细血管的弹性,减少脆性,防止老年人血管硬化,并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维生素C又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自由基损害。因此老年人膳食中应充分供应维生素C,其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