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营养治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营养治疗原则为“三低一高”,即低嘌呤、低能量、低脂饮食以减少嘌呤的摄入,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酸从尿液排出。伴有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减重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切忌过快,避免体脂分解过快而导致酮症,抑制尿酸排除,以致痛风症急性发作。
(一)低嘌呤饮食
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营养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差别在于急性发作期限制嘌呤摄入更严格,摄入量在150 mg/d之内,故需选含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慢性痛风患者在缓解期可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较多的食物。
正常人嘌呤摄入量可多达600~1 000 mg/d。低嘌呤饮食可以减少嘌呤的吸收和尿酸的形成,降低血尿酸水平。因此掌握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有利于调配饮食,减少外源性嘌呤的摄入。
(二)营养需求
1.碳水化合物
痛风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应控制能量摄入,防止超重或肥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并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因此,痛风患者的主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可选用大米、玉米、面粉及其制品(如馒头、面条和面包等)。
2.蛋白质
对于痛风患者,标准体重时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以每千克体重0.8~1.0 g为宜,应占总能量的12%~14%,每日蛋白质供应量为40~65 g,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如米、面类,动物性蛋白质可选用牛奶(每日250 mL)、鸡蛋(特别是蛋白)。因牛奶、鸡蛋无细胞结构,嘌呤量较低,且远远低于各类肉类、鱼类,所以鸡蛋与牛奶是痛风患者最适宜的营养补充剂。痛风患者也可适量食用瘦肉、禽肉,但最好是切成块煮沸,让嘌呤溶于水,然后去汤再吃。对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海产品,应禁止食用。
3.脂肪
对于痛风患者,脂肪每日摄入量以每千克体重0.6~1 g为宜,占总能量的20%~25%,总量应控制在约50 g/d。并发高脂血症者要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在急性痛风发作期需避免高脂饮食,这是因为高脂饮食会抑制尿酸排泄。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最好不超过300 mg。同时,痛风患者应少吃油煎食物,摄入的脂肪品种应以植物性油脂为主,如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
4.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痛风患者,应供给充足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应多供给蔬菜、水果等高钾和碱性食物,因为碱性食物在碱性环境中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钾可减少尿酸沉淀,适当多吃高钾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有助于将尿酸排出体外。蔬菜中除含嘌呤较多的香菇、豆类(如扁豆)、紫菜等不宜大量食用外,其他都不必严格限制。建议痛风患者蔬菜摄取500 g/d以上,水果以200~300 g/d为宜。由于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通常用量为2~5 g/d。
5.水
痛风患者应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体量维持在2 000 mL/d以上,最好能达到3 000 mL,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并避免尿路结石的形成,睡前或夜间亦应补充水分以防止尿液浓缩。水分摄入应以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及新鲜果汁等为主。近年来研究证实,咖啡饮品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碱性苏打水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在服用排尿酸药物期间应多饮苏打水。
(三)禁酒
痛风患者须禁酒,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因为一旦血中酒精浓度高达200 mg/d L,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排泄受阻,以致血中尿酸增加,乙醇还会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生成增多。另外饮酒常伴食富含嘌呤的食物,也会造成嘌呤摄入过高。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痛风患者的一日三餐应有规律,也可少食多餐,但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或随意漏餐。烹饪方法也应注意,一些调味品如辣椒、胡椒、芥末及生姜等,能使自主神经兴奋诱导痛风急性发作,故烹饪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正确的烹调方法也有利于减少嘌呤的摄入,由于嘌呤易溶于水,因此对于爱吃肉的人,可以将肉切成丁,在水中煮过后,去汤翻炒来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一定要注意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外出就餐尽量不吃火锅。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沸煮,食物中的细胞溶解破裂,50%的嘌呤可溶于汤内,喝这种肉汤可摄入大量嘌呤,容易加重症状或诱发痛风发作。
(五)适当运动
运动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适当的运动可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运动的种类包括散步、游泳、健美操、太极拳及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应注意需避免与体力不相称的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是无氧运动,可产生大量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