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对胎儿与母体的影响

五、孕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对胎儿与母体的影响

(一)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1.孕期营养性贫血

孕期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孕期缺铁性贫血十分普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营养问题,尤以发展中国家为多。由于我国膳食中铁的来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吸收率低于10%,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平均患病率为22.5%左右,其中城市中孕妇患病率为18.4%,农村中孕妇患病率为24.5%,当孕妇重度贫血时可因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贫血还会降低孕产妇的抵抗力,增加产褥感染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2.孕期营养与骨质软化症

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妊娠阶段日照时间不足可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导致血钙水平下降。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母体骨骼中已沉积的钙被动用,造成母体骨骼中的钙流失,引起脊柱、骨盆骨质软化、变形,严重时可造成难产。此外,由于育龄妇女所处的年龄段(25~32岁)正是骨密度峰值期的形成阶段,若此时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则会对母体骨密度造成不可逆的远期影响。

3.孕期营养与流产

流产原因有多种,其中母体严重营养不良、贫血者多见。这常与孕妇维生素E的供给情况有关。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孕期增加而增高,自然流产妇女的血清维生素E会下降,流产次数多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更低。

4.孕期营养与妊娠并发症

孕期营养不良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孕期贫血、低蛋白血症、缺钙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24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二)孕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对胎儿与婴幼儿的影响

孕期营养好坏不仅关系着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关系着其成年后的生存质量。妊娠阶段孕妇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剩的表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孕期营养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孕妇营养不良会造成血容量增加减缓,心搏量、胎盘血流量减少,胎盘DNA合成下降,从而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出现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对传染病抵抗力差,肾脏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代谢功能不良,其围产期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还与成年后的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因素众多且复杂,有些尚不明确,常见的营养因素是妊娠期孕妇偏食、剧吐、贫血,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不足。早婚未成年女性所生婴儿低体重与死亡的危险系数更大,因其自身仍处于生长发育期也需要营养,更易造成胎儿营养供给不足。

2.孕期营养与胎儿脑发育受损

胎儿脑细胞数量的快速增殖期是从妊娠第30周至出生后1年,随后脑细胞数量不再增加而体积增大。因此,妊娠期间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孕晚期母体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量是否充足,关系到胎儿脑细胞的增殖数量和大脑发育,并影响到其今后的智力发育。

3.孕期营养与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

早产儿是指妊娠期小于37周即出生的婴儿,小于胎龄儿是指胎儿大小小于妊娠月份或新生儿体重低于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的婴儿。早产是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原因之一,孕期体重增长小于7 kg或大于13 kg的孕妇容易发生此种情况。由于神经的发育、肾脏和肺脏的成熟均在孕末期完成,因此在此时期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发生组织缺陷的可能性增多。

4.孕期营养与先天畸形

孕妇在不同的孕期阶段对导致畸形因素的反应不同,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可能会干扰胚胎的合成代谢,出现代谢中某些前体或底物的缺乏而导致婴儿先天性畸形。营养因素对胚胎或胎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脑、骨骼等器官。例如,孕早期缺乏锌或叶酸,胎儿可能发生神经管畸形,其中尤以无脑儿和脊柱裂最为常见;孕前期和孕早期适当补充叶酸与多种维生素,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初发与再发;孕期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亦可导致婴儿先天性畸形,以脑膨出、脊柱裂多见。

5.孕期营养与巨大儿

新生儿出生体重为4 000 g以上者称为巨大儿。孕妇过度进补或能量过剩易导致妊娠期体重增长过速,造成胎儿过度生长。巨大儿不仅在分娩中易引起产伤,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率也较正常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