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和膳食指南

四、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和膳食指南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应当与其生理特点相适应,总的原则是“四足四低”,即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同时要保持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具体来说,老年人应该多吃鱼、豆制品、乳类、蔬菜、菌藻类和水果,吃适量的瘦肉、禽肉;少吃动物内脏、盐腌食品或熏制品;做到饮食有节、清淡,荤素均食,粗细搭配。

中国营养学会于2016年修订了《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该指南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和饮食需求提出如下内容。

(一)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1.少量多餐

不少老年人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和早饱现象,以致食物摄入量不足和营养缺乏。因此,老年人膳食更需要相对精准,不宜随意化。进餐次数可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且宜定时定量用餐。

2.制作细软食物

(1)将食物切小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

(2)肉类食物可切成肉丝或肉片后烹饪,也可剁碎成肉糜制作成肉丸食用;鱼虾类可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

(3)坚果、粗杂粮等坚硬食物可碾碎成粉末或细小颗粒食用。

(4)多选用嫩叶蔬菜,质地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食用;蔬菜可制成馅、碎菜,与其他食物一同制成可口的饭菜(如菜粥、饺子、包子、蛋羹等),混合食用。

(5)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方法进行烹调,少采用煎炸、熏烤等方法制作食物。由于高龄的老年人咀嚼能力严重下降,因而饭菜应煮软烧烂,如制成软饭、稠粥、细软的面食等;对于有咀嚼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适当增稠。

3.预防老年人营养缺乏

老年人常因生理机能减退以及食物摄入不足等,出现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从而引发钙、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以及贫血、体重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营养加以纠正。

(1)日常膳食中,合理利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来弥补食物摄入的不足。

(2)对于有吞咽障碍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防止呛咳和误吸。

(3)贫血以及钙、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营养缺乏的老年人,应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

(4)少饮酒和浓茶,以避免影响营养素的吸收。(5)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二)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1.主动足量饮水

饮水不足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明显影响,而老年人会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因此要主动足量饮水,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要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

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主动饮水,每次50~100 mL,每天的饮水量应不低于1 200 mL,以1 500~1 700 mL为宜。

2.积极户外活动

适量的户外活动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接受紫外光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应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30~60 min,以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身体素质较强者,可适当提高运动的强度,如快走、广场舞、各种球类等。

(三)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1.吃动结合,补充足量优质蛋白,延缓肌肉衰减

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缓肌肉衰减对维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极为重要。延缓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是吃动结合,即一方面要增加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

老年人应常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红肉、鱼类、乳类及大豆制品;多吃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产品,如海鱼和海藻等;适当增加摄入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老年人应适当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减少静坐或卧床;进行活动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动作舒缓,避免碰伤、跌倒等事件发生。

2.维持适宜体重

老年人的胖瘦要适当,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所以不应过度苛求减重,“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点必须要纠正。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 kg/m2,最高不超过26.9 kg/m2,鼓励通过营养师的个性化评价来指导和改善饮食,维持适宜体重。

老年人应经常监测体重变化,使体重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稳定水平。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与自身一段时间内的正常体重相比,体重在30天内降低5%以上,或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则应该引起高度注意,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四)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种豆制品。饭菜应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来调味,色香味美、温度适宜。

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增进其食欲、改善其营养状况的良方。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主动参与烹饪,常与家人一起进餐;独居的老年人,可去集体用餐点或多与亲朋好友一起用餐和活动,以便摄入更多丰富的食物。对于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家人应多陪伴,采用辅助用餐、送餐上门等方法,保障其食物摄入和营养状况。社会和家人也应对老年人更加关心照顾,陪伴交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思考题

1.基本概念:孕期营养、儿童营养、老年营养。

2.问答题:

(1)如何满足学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2)如何根据实际制作学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食谱?

(3)中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代谢会发生哪些变化?

(4)如何满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的营养需求?

(5)如何根据孕妇和乳母的具体情况制作合理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