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六、蛋白质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一)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

我国规定从事轻度体力劳动的成年男性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75 g/d,成年女性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65 g/d;正常成人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16 g/(kg·d),不同年龄的人蛋白质供给量差别很大,儿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供给量明显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儿童基础代谢率高且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氮。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如表3-8所示。

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期间,蛋白质的需要量大于普通人,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15%,最大可达到20%。正常人的蛋白质需要量一般为1.2 g/kg体重,运动员可达到1.5 g/kg体重,特殊情况下可达到2 g/kg体重。但是蛋白质的供给量不宜太高,一般不要超过150 g/d,如果蛋白质的供给量高于200 g/d,可能给肾脏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另外,大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机体脱水,代谢不利,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和便秘。同时,高蛋白质食物常伴随高脂肪摄入,会提高中年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风险。

表3-8 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注:1.未制定参考值者用“—”表示。
2.“+”表示在同龄人群参考值基础上的额外增加量。

(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有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两大类,即形成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来源主要包括各种肉类(如禽肉、畜肉、鱼肉、虾肉、蟹肉等)、蛋类和乳类,一般蛋白质含量高,并且营养价值高,为典型的优质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来自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一般其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蛋白质,但其中豆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也属于优质蛋白质。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如表3-9所示。

表3-9 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续 表

(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同时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能够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可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表3-10中由小米、大豆和玉米组成的混合物,其蛋白质生物价(BV,即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保留的氮的百分比)可提高到73,与肉类蛋白质的生物价相近。在调配膳食时,为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应遵循三个原则:①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②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③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因此,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充,使其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被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表3-10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

续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