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既要维持生命活动和生活及劳动,还要维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因此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
(一)能量
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能量需要量是指机体能长期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体型、机体构成和活动水平,达到能量平衡并能满足各种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量摄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对营养素与能量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渐增,后期随生长加速而增加显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能量来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5%~30%,蛋白质12%~14%。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如表7-4所示。
表7-4 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续 表
注:PAL即Physical Activity Level,身体活动水平;Ⅰ=1.5(轻),Ⅱ=1.75(中),Ⅲ=2.0(重)。
(二)蛋白质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肌肉、骨骼组织发育迅速,且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2%~14%,其中应有一半来源于肉、蛋、奶等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如表7-5所示。
表7-5 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三)脂类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需要也达到高峰,因此一般不过度限制膳食脂肪的摄入。但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脂肪供能比应占总能量的20%~30%。脂肪的来源除了随肉类摄入的动物脂肪之外,其余应尽量来源于植物性油脂,以满足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并注重来源于鱼类和亚麻籽油等n-3系列脂肪酸的摄入,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四)碳水化合物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建议应占总能量的50%~65%,避免摄入过多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尤其是含糖饮料。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1.钙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为骨骼发育的高峰阶段,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沉积,学龄儿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 000~1 200 mg/d,青少年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 000 mg/d。乳制品为钙的良好来源,发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连骨壳吃的小鱼、小虾及一些坚果类的钙含量也很高,豆类和一些蔬菜也含有一定量的钙。
2.铁
伴随第二性征的发育,女性月经初潮,铁丢失会增加,当供给不足时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免疫与抗感染能力降低。青少年时期铁的推荐摄入量女性为18 mg/d,大于男性(16 mg/d)。
3.锌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锌的推荐摄入量男性大于女性,即学龄儿童时期男性10 mg/d、女性9 mg/d,青少年时期男性12 mg/d、女性8.5 mg/d。
4.碘
学龄儿童碘的推荐摄入量为110μg/d,青少年碘的推荐摄入量为120μg/d,应多食富含碘的海带、紫菜和海鱼等,此外应坚持食用碘盐并注意碘盐的保存和烹调方法。
5.维生素A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630μgRAE/d。
6.B族维生素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各年龄段B族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可参见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