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二、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都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临床上将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的症状称为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浆中主要的血脂成分,对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饮食干预主要针对这两种脂类而言。

高血脂症进一步发展会使脂质浸润到血管壁中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脂肪斑块的一种病症,这些脂肪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组成。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中。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症状。如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和外周血管病。但其最常见的还是发生在位于心脏的冠状动脉中,从而引起冠心病。

(一)营养防治原则

1.控制总能量,保持理想体重

为了防治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人们应控制总能量,增加运动量,使体重保持正常。特别是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劳动和日常其他活动相对减少,基础代谢率也不断下降,更应该注意保持理想体重。

2.碳水化合物适量

在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防治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5%~60%,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应限制蔗糖和果糖的摄入,尤其是合并肥胖或高脂血症者更应注意。饮食搭配上,主食除米、面之外,应多吃各类杂粮,其营养丰富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也可用土豆、山药、藕、芋艿和荸荠等根茎类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这样可避免主食过于单调。

3.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

在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防治中,应减少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在25%以下,并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保持在(1∶1)~(2∶1),或者三种脂肪酸的比例各占1/3,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1∶1。摄入的脂肪应以植物性油脂为主,少吃动物性油脂或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如猪、牛、羊肉等。当血脂不高时,胆固醇摄入量应限制在300 mg/d以下,当血脂大于200 mg/d L时,则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200 mg/d。禁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脑、动物内脏和蛋黄等。

4.适量蛋白质

在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防治中,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0%~14%,其中植物性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特别要增加大豆蛋白质的摄入。有资料表明以大豆蛋白质代替动物性蛋白质,可使血胆固醇下降19%左右。另外,大豆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可帮助胆固醇的转运;大豆含有的植物化学物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血脂、抗氧化等功效,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5.保证充足膳食纤维

粗粮中的燕麦、玉米及大多数蔬菜和水果多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摄入。尤其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食物纤维β葡聚糖,这种纤维热量低,且饱腹感强,在动物或人体的试验中均已证实其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作用,还可以减少脂肪和糖类物质的吸收,有效降低体重。目前营养学家认为膳食纤维应每日摄入20~25 g,也有说法认为应每天达到35~60 g,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胃肠道耐受能力和饮食喜好加以调整。

6.饮食清淡少盐

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患者每天应控制食盐在5 g以下,并合理使用调味品,限制腌制、烟熏等加工制品的摄入量。

7.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PP等)和矿物质(如镁、钾、锰、铬、碘和锌等)对动脉壁及心肌代谢均有一定的好处,但钠、铜等则被认为有害。因此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患者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深色蔬菜,不仅体积大可饱腹,能够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而且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低糖水果含能量低,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含有大量果胶,多食用也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水果具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例如,山楂除富含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之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的作用;海藻类(如海带、紫菜)、发菜及黑木耳等富含甲硫氨酸、钾、镁、碘,均有利于冠心病治疗,但甲硫氨酸不宜过多摄入。

(二)合理选择食物

根据上述原则,表8-12列出了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适宜、限制和禁用食物,以供相关群体选择食物时参考。

表8-12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食物选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