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营养成分

一、主要营养成分

(一)蛋白质

豆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其中大豆类含量最高(30%以上);其他豆类如绿豆、赤小豆、扁豆、豌豆等含量较低(20%~25%);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则差别较大,高者如烤麸、素鸡、豆腐干可达16%~20%,低者如豆浆、豆腐脑由于水分很高,蛋白质只有2%左右。

豆类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含量较少,因此蛋白质的利用率低于动物性食物。如果将豆类和谷类混合食用,则可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优势,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二)脂类

豆类中的脂肪含量为大豆类较高,在15%以上;其他豆类较低,在1%左右,其中绿豆、赤小豆、扁豆在1%以下;豆制品中的脂肪含量差别较大,豆腐、豆腐干等较高,豆浆、烤麸等较低。

豆油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其中油酸为32%~36%,亚油酸为51.7%~57.0%,亚麻酸为2%~10%,此外尚有1.64%左右的磷脂,豆油在我国居民食用油的地位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豆油的脂肪酸以n-6系列的脂肪酸为主,n-3和n-9系列的脂肪酸较少,与一定量的橄榄油和亚麻籽油合用,更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三)碳水化合物

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别很大,绿豆、豌豆、赤小豆等含量较高(55%以上),大豆类含量中等(34%左右),豆制品含量普遍较低,高者为10%左右,如豆腐干、烤麸等,低者在5%以下,豆浆中仅含1%。大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比较复杂,多为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在体内较难消化,其中有些会在大肠内成为细菌的营养素来源。细菌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分解豆类的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过多的气体而引起肠胀气,而豆类加工为豆腐和豆浆的过程中,这些营养素会被以豆渣的形式去除。其他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含有少量的糖类,如赤小豆,故其食有甜味。

(四)维生素

豆类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维生素E等。相对于谷类而言,豆类中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但维生素B1的含量较低,烟酸的含量差别不大。

种皮颜色较深的豆类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如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青豆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可达790μg/100 g。干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C(抗坏血酸),但经发芽成为豆芽后,其含量明显提高,如黄豆芽每100 g含有8 mg维生素C,因此豆芽可作为北方居民冬季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五)矿物质

豆类中的矿物质含量为2%~4%,包括钾、钠、钙、镁、铁、锌、硒等。大豆中的矿物质含量略高于其他豆类,为4%左右,其他豆类为2%~3%,豆制品多数为2%以下。豆类与谷类相比,钙、钾、钠等的含量较高,但微量元素的含量略低于谷类。大豆中的矿物质特别是钙、镁和钾,在慢性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豆中铁的含量较为丰富,每100 g可达7~8 mg,而谷类中多为3 mg左右,是素食人群补充铁的良好来源。

此外,豆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 g可达10~15 g,其中黄豆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为15.5%,其次为黑豆和青豆,豆制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少,多数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