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孕期由于胎儿、胎盘和母亲体重增加以及基础代谢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孕妇在整个孕期需要额外增加334.7 MJ(80 000 kcal)的能量,此值相当于每日在孕前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增加1.19 MJ(285 kcal),但实际上并不是在怀孕期间每个时期都平均增加,而是根据每个时期的需要按不同的数量增加。一般将妊娠分为三期,每期为三个月。孕早期(1~3个月)为胎儿发育初期,母亲生理变化尚不明显,体重变化不大,此时孕妇对能量的需要基本与非孕期相近,可不增加能量;孕中期(4~6个月)开始母体能量需求量增加,增加量为每日0.84 MJ(200 kcal);孕晚期(7~9个月)孕妇虽然体重增加较快,但由于此时孕妇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较低,亦不宜过分增加能量供应,仍以每日增加0.84 MJ(200 kcal)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孕期能量摄入不足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低体重儿的出生。但是,如果能量摄入过多,易形成巨大儿,导致难产,并且这种巨大儿往往会出现食量增加而导致肥胖的情况,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二)蛋白质
为了满足母体、胎盘和胎儿生长的需要,孕妇在孕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孕妇在整个孕期内总共约储留蛋白质1 kg,其中一半储留于胎儿,其余分布于胎盘、子宫、羊水、乳腺和母血中。我国建议孕妇在整个孕期的蛋白质的增加量如下:孕早期为5 g/d,孕中期为15 g/d,孕晚期为20 g/d。由于孕妇和胎儿发育的需要,孕期应当提高优质蛋白质供给的比例,孕妇摄入的蛋白质中应至少1/3为完全蛋白质,最好能够达到1/2。因此,孕妇特别是处于孕中晚期的孕妇应当增加富含肉、蛋、奶、豆等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三)脂类
在妊娠过程中脂类的生理变化最为明显,从妊娠开始,母体需要储备大量的脂肪,妊娠全过程中体脂平均增加2~4 kg。妊娠晚期,母体尚需为胎儿储备脂肪,胎儿储备的脂肪为其体重的5%~15%。脂类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占胎儿脑固体物质的35%~60%,胎儿脑脂肪酸约1/3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以DHA和AA含量丰富,对促进胎儿神经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并与今后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孕妇膳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适量增加磷脂和胆固醇的供给,以保证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孕妇对不同类别脂肪酸的需求方面,应当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适当增加n-6和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特别是n-3系列脂肪酸的摄取量。植物性油脂中的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DHA和EPA,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DHA和EPA,孕妇可以经常摄入部分亚麻籽油,并多吃一些鱼、虾类食物,以增加n-3系列脂肪酸的摄取量,促进胎儿神经细胞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孕期易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我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每日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30%为宜,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均应小于10%;n-6系列脂肪酸与n-3系列脂肪酸之比为(4∶1)~(6∶1),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少于300 mg。
(四)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为胎儿代谢所必需,多用于胎儿呼吸;五碳糖可被用来合成核酸,为胎盘蛋白质合成所需。若孕妇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将动员脂肪进行氧化来供给能量,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故孕妇要避免饥饿,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总能量的55%~65%,每日至少进食150~200 g,并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以防止便秘。
(五)矿物质
孕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以及母体贮备的需要,孕妇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会增加。孕妇膳食中可能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是钙、铁和锌。居住在一些内陆山区的孕妇,食物和饮用水中碘含量很低,如果膳食中缺乏海产品,会造成碘的缺乏,轻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重者可引起流产和死产,对出生后胎儿的智商也有明显的影响。
钙是孕期营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它是构成胎儿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若母体钙摄入不足,则会动用母体的钙贮备;若母体钙贮备耗尽,则动用母体骨钙,以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因此,孕妇常发生缺钙的现象,表现为夜间或白天小腿腓肠肌痉挛或腰背酸痛。孕中期和孕后期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均为1 000 mg。
孕期母体对铁的需要量也会增加,除胎儿本身造血和构建肌肉组织需要外,肝脏还要贮备一份,供出生后6个月内消耗。母乳中铁含量极少,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无贫血现象发生,皆依赖于出生前体内的贮备。母体也要贮备一些铁以备分娩失血的消耗。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和分娩时总共需铁约1 000 mg,其中350 mg满足胎儿及胎盘的需要,450 mg为孕期红细胞增加的需要,其余部分用于补偿铁的丢失。由于我国膳食中铁的来源主要为非血红素铁的植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低,因此孕妇膳食中铁的摄入量应适当增加,其每日膳食中铁的推荐摄入量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应该分别为20 mg、24 mg和29 mg。
锌对胎儿器官的形成及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因此孕妇主要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对锌的需要量会增加。孕妇每日膳食中锌的推荐摄入量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均为9.5 mg。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营养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中期开始,孕妇的基础代谢率增高,由此反映出甲状腺激素增加和碘的需要量增加。在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地区的孕妇最好多食海产品,同时食用碘盐,以防止克汀病的发生。孕妇在整个孕期每日膳食中碘的推荐摄入量为230μg。
(六)维生素
母体维生素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当母体食物中缺少脂溶性维生素时,可由肝脏释出供给胎儿。但母体摄入脂溶性维生素过多,可致胎儿中毒,因此孕妇尤其在怀孕前三个月不宜食用脂溶性维生素制剂,而提倡由食物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在母体内无贮存,必须经常供给。孕期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都会增加,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食物供给。孕妇在孕期需要特别考虑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补充。
1.维生素A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可维持母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并可保证肝脏中有一定的贮备量。尽管维生素A是胎儿所必需的,但孕妇不可通过过量服用鱼肝油制剂来补充维生素A,尤其在孕早期,这样不仅会引起孕妇自身中毒,而且可能会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孕妇所需的维生素A最好来源于食物。怀孕早期每日膳食中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700μgRE,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膳食中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均为770μgRE。
2.维生素D
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也会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以及牙齿发育缺陷。但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故孕妇不可盲目补充维生素D制剂。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膳食中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μg。
3.维生素B1
由于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且不能在体内长期贮存,因此孕期保证充足的维生素B1摄入十分重要。孕期膳食中每日维生素B1推荐摄入量如下:孕早期为1.2 mg,孕中期为1.4 mg,孕晚期为1.5 mg。
4.维生素B2
孕期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会增加,若摄入不足,孕妇会发生维生素B2缺乏。孕妇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2的推荐摄入量如下:孕早期为1.2 mg,孕中期为1.4 mg,孕晚期为1.5 mg。
5.烟酸
烟酸是维持孕妇健康和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孕妇每日膳食中烟酸的推荐摄入量为12 mg。
6.维生素B6
维生素B6对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十分重要,因此孕妇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会增加。孕妇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6的适宜摄入量为2.2 mg。
7.叶酸
为满足快速生长胎儿的DNA的合成、胎盘、母体组织和红细胞的增加等所需,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孕早期缺乏叶酸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孕妇每日膳食中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600μgDFE。
8.维生素C
孕期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会增加,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需要。孕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还可使胎儿皮肤白嫩。处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的孕妇每日膳食中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均为115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