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化道

二、消化道

(一)口腔

口腔是以骨性口腔为基础,由上下唇包围而构成。其前方经口裂与外界相通,后方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口腔上壁(顶)为腭,下壁为口底,两侧壁叫颊。口唇分上、下唇,上、下唇结合处称作口角,上唇外面正中的纵行浅沟称作人中,口角外方和鼻翼外侧之间的弧形浅沟称作鼻唇沟。

腭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硬腭分隔口腔和鼻腔,软腭后缘游离,其正中央向下的乳头样突起称为腭垂,又名悬雍垂。腭垂两侧向外下方分出两条弓状皱襞,前方的称为腭舌弓,后方的称为腭咽弓,两弓之间形成的凹窝容纳腭扁桃体。咽喉发炎时,腭扁桃体可肿大,突出腭舌弓和腭咽弓,使人在吞咽食物时产生不适和疼痛感。

口腔内的主要器官有牙和舌。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和辅助发音的作用。舌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而构成,具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口腔附近有三对唾液腺,分别为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这三对腺体均开口于口腔,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部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二)咽与食管

咽为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上方起于颅底,下方与食管相接,后壁与侧壁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食管为一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上端起于咽,下端续于胃。咽和食管将口腔咀嚼与研磨后的食物,以食团的方式推入胃中。

(三)胃

胃位于腹腔上部,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其大小和形态因充盈程度、体型和体位不同而变化。食管送来的食团暂时贮存胃内,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部分化学性消化后,以食糜形式移送入小肠。

(四)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全长为5~7 m,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小肠(特别是空肠)黏膜具有许多环状皱襞,皱襞表面的黏膜形成微小的指状凸起,称为小肠绒毛。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可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部分脂肪酸。环状皱襞和绒毛极大地增加了小肠黏膜的吸收面积。此外,黏膜下层中的肠腺还能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肠液,也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其中空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五)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最后一段,长约1.5 m,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