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烟酸
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PP。烟酸的酰胺化合物为烟酰胺,烟酸和烟酰胺具有同等生物活性,溶于水及酒精,性质比较稳定,酸、碱、氧、光或加热条件下均不易被破坏,但会随水流失。
烟酸主要是以辅酶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经消化后由胃及小肠吸收。吸收后以烟酸的形式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转化为辅酶I(CoI或NAD+)和辅酶II(CoII或NADP+)。过量的烟酸大部分经甲基化后随尿液排出。
(一)生理功能
1.构成辅酶I及辅酶II
烟酰胺在体内与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结合构成辅酶I和辅酶II,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电子载体或递氢体作用。
2.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GTF)是由三价铬、烟酸、谷胱甘肽组成的一种复合体,可能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有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及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
3.保护心血管
服用烟酸能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β-脂蛋白浓度并扩张血管。大剂量烟酸对复发性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是烟酰胺无此作用。
(二)烟酸缺乏症
烟酸的原发性缺乏主要发生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区域,因为玉米中的烟酸常为结合状态,机体不易吸收,因此,在煮粥时加些碱面碱化后,可形成游离的烟酸,从而避免烟酸缺乏症的发生。另外,腹泻、肝硬化和酗酒也可导致烟酸继发性的缺乏。
烟酸缺乏可引起癞皮病。此病起病缓慢,常有前驱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劳乏力、记忆力差、失眠等。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出现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痴呆(Depression),称为癞皮病“3D”症状。
(三)食物来源
烟酸及烟酰胺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主要是烟酸;动物性食物中以烟酰胺为主。烟酸和烟酰胺在肝、肾、瘦畜肉、鱼以及坚果类中含量丰富;乳、蛋中的含量虽然不高,但色氨酸较多,可以转化为烟酸。谷类中的烟酸80%~90%存在于它们的种子皮中,故加工影响较大。常见食物中的烟酸含量如表3-16所示。
表3-16 常见食物中的烟酸含量
(四)参考摄入量
人体烟酸的需要量与能量的消耗量有密切关系。能量消耗增加时,烟酸需要量也增多,因此烟酸的需要量常以每消耗1 000 kcal能量需要烟酸的mg数来表示。由于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烟酸,因此蛋白质摄入增加时,烟酸摄入可相应减少。故目前烟酸的需要量或推荐摄入量用烟酸当量(NE)来表示(烟酸当量的单位为mgNE,烟酸和色氨酸的单位为mg):
烟酸当量=烟酸+1/60色氨酸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18~49岁男性的烟酸推荐摄入量为15 mg/d,女性为12 mg/d;50~64岁男性的烟酸推荐摄入量为14 mg/d,女性为12 mg/d;65岁以上男性的烟酸推荐摄入量为14 mg/d,女性为11 mg/d。烟酸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35 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