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的合理膳食指导原则

二、儿童和青少年的合理膳食指导原则

(一)谷类为主

谷类是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能量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日需400~500 g,但应避免摄入过多,要依据活动量的大小进行调整。

(二)保证足量的动物类、豆类食物的供给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鱼、禽、肉、蛋等应供给200~250 g/d,牛奶或豆浆为300 mL/d,鱼、虾、贝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DHA亦应多食,并注意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

(三)保证新鲜蔬菜与水果的供给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供给蔬菜300~500 g/d,其中绿叶蔬菜不低于300 g/d;水果应供给50~100 g/d,适当供给含碘丰富的紫菜、海带、海鱼、虾等,以预防甲状腺肿的发生。

(四)平衡膳食,鼓励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膳食也应该是平衡膳食,食物应该多样化,以谷类为主,以便供给充足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应鼓励青少年多参加体力活动,使其发育成健壮的体格。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发生率逐年增长,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往往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引起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低血钾、低血糖等症状,甚至由于厌食导致死亡。因此,对于那些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合理控制饮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时鼓励他们增加体力活动,使能量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而不宜采用药物或盲目节食等减肥方式,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推广均衡膳食的科学理念,中国营养学会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该指南的学龄儿童是指从6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针对该年龄段儿童的营养特点和饮食习惯,鼓励学龄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不暴饮暴食。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帮助学龄儿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体型认知,正确认识体重的合理增长以及青春期体型变化,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该指南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内容:①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②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习惯;③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④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⑤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 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