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人类只能吸收单糖,多糖和双糖必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因此碳水化合物消化的过程就是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的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自口腔开始。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又称为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糖原分子的水解,水解后可形成部分麦芽糖,因此长时间咀嚼馒头、米饭等淀粉类食品时,有越来越甜的感觉。

胃液不含任何能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其所含的胃酸虽然很强,但对碳水化合物也只可能有微少或极局限的水解作用,故碳水化合物在胃中几乎不能被消化。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小肠内消化可以分为肠腔消化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极少部分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可在结肠内通过发酵消化。肠腔中有来自胰液的α-淀粉酶,可使淀粉变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约占65%)、异麦芽糖、α-临界糊精(4~9个葡萄糖基构成)及少量葡萄糖等。淀粉在口腔及肠腔中消化后的上述各种中间产物,可以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一步得到彻底消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含有丰富的α-糊精酶、糖淀粉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它们彼此分工协作,最后把食物中可消化的多糖及寡糖完全消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生成的这些单糖分子均可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

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变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吸收单糖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的空肠。单糖首先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再进入小肠壁的毛细血管,并汇合于肝门静脉而进入肝脏,最后由肝静脉进入大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在吸收过程中也可能有少量单糖经淋巴系统而直接进入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