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哪些新的要求?
2025年10月24日
4.新时代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哪些新的要求?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五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可以逐一解读:(1)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在国际传播中应逐步提高话语表达声量和传播影响范围,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增强传播内容可读性,尽可能地创造更多对外发声机会和平台,尽可能面向全球更多、更广的受众。(2)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进行国际传播要始终立足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不应该依附于他者话语,应基于中国现实语境,采用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3)展现中国形象亲和力: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国际受众的看法和期待,努力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国际受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好感程度,减少误解和偏见。因为亲和的外在形象是增进信任、促进理解的基础,也是赢得国际尊重和获得国际认同的基本条件。(4)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要找准传播对象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小切口展现大图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表达形式,构建中国叙事逻辑[8]。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建设应当“以我为主”并实现“为我所用”。(5)强化国际舆论引导力:在国际传播中不仅仅要增加话语讲述机会和增强对外发声的音量,更应该强化中国文化传播的靶向作用,面向重点国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任务加强研究,跨越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用心用情制定“一国一策”传播方案和工作指南,靶向施策完善国际传播布局,推动阵地前移,打造战略传播支点,巩固扩大我国对外传播的感召力和有效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