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真相”?中西语境下的“后真相”有何差异?

1.什么是“后真相”?中西语境下的“后真相”有何差异?

“后真相”是近年来形容西方新闻业发展危机和困境的形象表达,其源自西方民主和新闻业面临的信任危机;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后语境和意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1)后真相的字典定义: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后真相”的定义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其中“后”(post-)的含义是“不再重要或不再相关”,因此“后真相”概念的核心是情绪和信仰对形成民意的影响力超过了客观事实[4]。(2)“后真相”的情境定义:“后真相”,是指“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5]。(3)中西含义的差异性:中国语境下的“后真相”和西方语境下的“后真相”有所差异。中国语境下表现为“大众传媒在新媒介环境下出现了话语危机”,是“post-fact”的问题;而西方语境下更多表现为“民主政治的技术基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遭到了怀疑和挑战”,是“post-truth”的问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