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新闻业如何塑造社会信任?
“后真相”一词的创造预示着社会及舆论已经对新闻舆论中的信任问题有了足够的警醒,这对于新闻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而言,也面临着新的契机:(1)“后真相”时代要尊重受众对真相的期待。“后真相”时代成为舆论话题意味着公众及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们在处理主观现实、社会现实与媒介现实时可能存在的严峻问题,一旦用户将这种对“后真相”的焦虑、质疑和批判转化为对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习惯的调整,就会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后真相”时代要强化新闻的职业道德。“后真相”时代舆论表达的乱象并不能说明新闻业面临着新的危机,对于新闻业来说,这恰恰是一种新的生存机会,新闻业或新闻媒体有着自身严格的运作逻辑,尤其是通过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根深蒂固的职业道德,“后真相”时代的来临也从某种程度上呼唤传媒业的“浴火重生”。(3)“后真相”时代要重塑新闻媒体的角色。“后真相”时代之所以来临,与社交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受众信息获取的主要平台有关。因此,“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业或新闻媒体要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挖掘真相、建构真相、捍卫真相,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重新调整、界定自己的角色,发挥媒体的专业优势,“改变对新闻事实核查的方向,实现从‘核查客观事实’到‘协助理解现实’的转变” [10]。(4)厘清不同媒介形态间的关系:因在社交媒体中分享信息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非职业的媒体人,其分享的信息的质量、可信度都难以评价,故而社交媒体应该是传媒业的“替补性力量”而非主导性力量,传媒业的转型利用社交媒体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但不能用社交媒体的情感逻辑、庸俗叙事和煽情主义取代自己对待新闻、事实的标准。(5)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自我赋权:近几年来的大数据技术、算法推送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都为传媒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传媒业而言,要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以更富有传播力、阐释力的方式优化新闻生产及传播方式,壮大自身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