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灾难事件发生后的“信息过载”问题?

4.如何对待灾难事件发生后的“信息过载”问题?

根据吉登斯的现代化理论,在现代性制度下,人们面临着与前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的风险环境,及时公开信息进行风险沟通,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保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1)从理论上讲,在灾害、灾难类事件发生后持续的信息供给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有效应对、化解、防范风险并减少风险的相关的知识和安排,因而有效、科学、准确且及时的信息供给将会最大限度上抑制风险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在应对风险方面,恰恰是更多的信息而非更少的信息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应对风险的主体性和能动性。(2)但在同时,媒介化时代的风险一旦发生,关于风险的各类信息便以几何倍数激增,远超民众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由此媒介对社会风险的介入往往会伴随着恐慌和焦虑放大,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介入风险的传播后会伴随大量的流言、谣言和虚假科普信息,容易形成信息秩序失衡、信息质量低下、恐慌情绪蔓延等状况,甚至诱发次生风险,因此,过多的信息的提供并不利于风险的防控和应对。(3)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规范、理性、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是促成有效风险防控与有效信息传播达到平衡的保证,其理想的目标是社会各主体之间形成关于风险的共识意见,促成对风险的共识性理解,在行动上执行共识性举措,以有效的风险沟通和充分的社会互信构筑风险应对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