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侵权的主要类型和主要治理举措有哪些?

3.网络短视频侵权的主要类型和主要治理举措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应用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及短视频用户也时常出现一些侵权行为。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平台自律意识、增强用户法治思维和开展社会舆论监督是协同治理网络短视频侵权的重要举措。(1)短视频的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侵犯隐私权和侵犯著作权,其侵权主体包括内容生产者和平台方。从国家有关部门对短视频侵权行为进行的集中整治来看,其关注的重点是侵犯著作权和侵犯隐私权。其中,用户未经许可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剪辑加工及平台非经许可使用其他平台中具有独家排他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均属于侵犯著作权;短视频采用偷拍、偷录、摄像头监控及“街头采访”等方式获取素材,在未确定是否构成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上传至互联网进行分享属于侵犯隐私权。平台方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还表现为,短视频平台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和掌握的丰富的用户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和数据关联,在未经用户知情同意或在其“霸王条款”的依托下滥用用户数据。此外,在一些广告场景中还存在强制广告、植入广告等侵犯用户自主选择权的行为。

(2)以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借鉴中西数字平台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现实语境为基点强化多方协同治理。以国家和政府、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机构、行业组织及管理规范机构、从事短视频生产的行业组织和团体、短视频及视听文化相关的法律政策等为依托,形成基于最大共识机制之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框架,将国家政府、媒介技术、法治规范、平台机构、行业组织、网络用户都视为数字治理的行动主体,共同推动形成更有秩序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同时,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在完善的制度供给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类行动者均以互联网中最大的善作为共识机制,以更广泛且更合乎法律、道德的方式介入各类网络平台的使用,以提升网络空间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