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数字鸿沟”?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会否缩小“数字鸿沟”?
2025年10月24日
3.何谓“数字鸿沟”?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会否缩小“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数位落差”“数码鸿沟”“数码隔膜”或“数码差距”,是数字时代的一种经济及文化伦理现象,即在人类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域、行业、社区、人群在接近、使用和从中获益方面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状况及趋势。(1)“数字鸿沟”的概念词源。该词源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该书提出了“信息富人”(info-rich)、“信息穷人”(info-poor)、“信息沟壑”和“电子鸿沟”等概念,认为“电子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2)“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机会差异和能力差异,即围绕数字媒体接入可及性及接入后的运用能力差异。前者指向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和基础设施供给,后者指向用户因互联网技术应用差异而产生的不平等[4]。二是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代际数字鸿沟、阶层数字鸿沟以及特殊群体和一般大众的数字鸿沟、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数字鸿沟等。(3)“数字鸿沟”的不均衡变化。数字媒介、智能设备的普及尤其是经济成本的下降为各类适龄群体接触数字设备提供了可能,为数字弱势群体的新媒体使用提供了可能,因此数字弱势群体与普通网民的“接近沟”已经缩小,但在技能使用、从中获益的程度上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同时,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在旧有的数字鸿沟尚未解决的时候,新的数字鸿沟又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