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疫情”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信息疫情”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有学者认为,“信息疫情”是“由主流媒体、专业媒体和互联网站点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现象” [9]。本书认为,“信息疫情”主要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环境的不确定性、公众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紧张心理在新媒体平台上综合作用的结果。(1)社会心理原因:重大疫情发生后,社会民众对疫情发展形势状况、疫病对自身可能带来的影响、个人应对疫情的手段做法等存在紧迫信息需求,个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信息需求使互联网产生“信息疫情”滋生的土壤。(2)网络平台原因:疫情相关信息以网络化、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大量的信息因生产主体的匿名性和流动性难以追溯其来源并确认真实性;信息发布平台的多元化、用户分布的多平台化导致权威信息有难以触达的盲点。(3)信息供需机制:疫情相关信息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信息,高质量信息由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低质量信息迎合受众趣味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与公众紧迫需求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客观上推动了大量熟悉网络传播规律、洞悉用户需求的非专业生产者活跃。(4)商业资本推动:权威信息有效供给与用户紧迫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商业资本找到了可乘之机,商业互联网机构、商业自媒体平台、网络自媒体用户、商业营销机构等大量生产具有导向性的信息,或“贩卖焦虑”,或兜售“防控良方”,实现流量、商品及服务的变现,从而导致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涌现。(5)常态措施失灵: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心态、信息秩序、公众情绪等较为复杂,常态的有害信息防控和舆论秩序管理机制难以应对非常态背景下极其复杂的情况;多渠道、多主体、多平台、多样态及运用新技术手段发布涉疫情相关信息增加了疫情信息分析、研判及响应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