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信息茧房”问题?如何看待解决方案本身的有效性?
2025年10月24日
2.如何解决“信息茧房”问题?如何看待解决方案本身的有效性?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茧房”的解释是技术视角和用户视角。(1)两种解决方案:技术视角下的解决方案是,学者认为信息茧房是技术之罪,即个性化推送技术在商业资本的刺激下无限制地满足、迎合并放大了互联网用户好逸恶劳的一面;而用户视角的解决方案认为,信息茧房的问题主要产生于人的媒介素养之中的“动机”和“意愿”的缺失,即在互联网信息供给十分多元的背景下,用户只愿意选择那些轻松、有趣或与自己既有知识结构、认知信念、兴趣偏好相近的信息。(2)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现有的方案也几乎遵循基于技术和基于用户的两套路径。前者试图通过反向推荐、关联推荐等方式对技术使用的方向进行规范、约束,试图从内容供给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讲就是解构算法推荐的合理性,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互联网机构而言无疑是自我阉割;后者强调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即通过提升“动机”和“意愿”来强化自我主体性、主动性。(3)对两种解决方案的反思:此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策的可操作性问题,即“提升媒介素养”几乎成为应对互联网时代一切负面问题的通用对策,未免大而化之;二是该对策带有知识精英的自我优越感,暗含的逻辑是,广泛的内容获取要优于深度关注某一领域的内容,阅读严肃性的内容要优于阅读趣味性的内容。(4)更理想的解决方案:站在更高的技术和信息伦理层面审视人类信息传播和接收过程中的“茧房”问题,以审美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引领社会民众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外部世界和各类平台中的信息,以优化媒介内容生产机制为目标,提升互联网时代数字生存能力和数字媒介素养;同时通过更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促成异质的、匿名的、孤立的个体之间在更大的共识基础上的认知和观念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