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传媒业中的应用

专题08 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传媒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最早在2008年《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被提出,在 2016 年前后伴随着“比特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经媒体、产业界和知识界广泛宣传、科普之后才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区块链是一种公开的、分布式的账簿,可有效核查和永久记录各方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互联网安全地转移资金、资产和信息而无须第三方中介。因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共享、可溯源、可确权和匿名性等特征,区块链既是一种可以被充分挖掘和推广的底层技术,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区块链新闻的兴起背景:(1)技术动因:脱胎于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优势在出现不久后即逐渐向金融领域和商务活动等垂直领域渗透,形成了“区块链+垂直行业”的发展格局;2017 年前后,区块链技术开始实质性涉足新闻业,成为新闻领域解决部分既有难题的一种技术方案。(2)政策支持: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3)行业困境:新闻业受到社交媒体和数字广告的双重冲击,面临着盈利困难、假新闻泛滥、公信力缺失、新闻作品屡遭侵权等现实问题,促使新闻从业者找寻改良方案。

2.区块链新闻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区块链新闻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呈现的客观的、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数字化新闻。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所有的新闻生产、制作、传播等皆发生在区块链技术场域中,所有的过程皆在区块链程序代码中留下痕迹。(2)特点:一是区块链新闻具备可追溯、内容永久记录的特点,新闻作品从制作到发布的整个过程都能够被完整记录,每一件新闻作品的关键信息都可通过智能算法生成哈希值,拥有独一无二的版权身份标识;二是生产区块链新闻的传媒组织架构具有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征,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将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新闻编辑室,新闻生产者和用户都能得到充分赋权,实现用户对新闻的自主选择与评价。

3.区块链对于新闻业的价值:(1)增强新闻的透明性: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中,新闻的生产过程均是透明的,且在区块链众筹活动中资金的流动等数据均清晰可查,用户拥有了更大的知情权。(2)保证信源认证:区块链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新闻源追溯方案,对稿件、发布者的各种数据与信用情况均可进行认证。此外,新闻链接的每一次传播和修改均可追溯,直接从源头抑制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3)推动公民新闻:公开的分布式新闻数据库以及信用货币的自由流动鼓励新闻机构、新闻从业者与读者积极参与,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新闻生产的新方式。(4)完善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所采取的代币,为内容生产、分发、核查中的微支付提供了新途径,有效解决优质内容难以建立有效商业模式的难题,帮助优质内容机构实现专业化发展。(5)保障知识产权:区块链的哈希算法、数字签名等技术让传播内容有着独一无二的标签,这对于打击盗版、洗稿、流量作弊等阻碍新闻业发展的“毒瘤”有着重要意义。(6)打击虚假广告:区块链技术可以存储与追踪广告,以更加透明真实的机制对广告商的各方面情况综合排名,从而代替广告交易平台所采取的“竞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虚假数据的问题。

4.区块链新闻的局限性和发展“瓶颈”:(1)资源消耗大: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及哈希运算和校验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是区块链与生俱来的局限,也是建立开放透明的新闻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2)删改成本高:区块链新闻的不可篡改性使得“真理”与“谎言”并存,且逻辑上不可被删除。虚假内容一旦上传不可更改也无法删除,只能丢弃整个链条,这对区块链新闻场域会带来较大的损失。(3)技术失控的风险:在区块链3.0模式下,一整套技术应用往往由专业的第三方区块链平台进行开放,掌握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工作者少之又少,传统新闻机构与用户一样是“技术使用者”的身份,其中存在着被技术操控的风险。(4)对新闻专业伦理的挑战:在“后真相”时代,用户情感和对真相的追求、对事实的调查核实并不同步,“用户至上”的思路也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当新闻选择标准发生转变,用户成为议程设置者和把关人,甚至成为新闻生产者时,新闻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受到挑战。(5)监管难度大: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新闻平台与政府管控之间存在张力,且由于目前缺少对区块链技术的法律管控,当新闻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或者法律时,进行相应的纠正和整治会存在困难。

5.用区块链技术赋能新闻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加强对区块链媒体产业的引导:通过立法将区块链媒体纳入合适的监管体系;及时出台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一些在传媒领域探索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企业和团队;加强支持区块链媒体的基础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合约标准和使用规范,避免由于技术的不足出现负面影响。(2)加强和改善区块链媒体监管:一是加强监管,不仅要对区块链媒体平台进行监管,还要建立起对区块链用户—中介平台的连带责任监管体系;二是加强区块链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管,建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实行技术监管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机制。(3)加大区块链媒体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在相关院校推动区块链媒体人才培养工作,为区块链媒体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清理社会上区块链培训乱象,为区块链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案例35 区块链新闻平台案例Civil的分析

案例简介:假新闻的泛滥削弱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谷歌等巨头公司垄断广告营收,这让美国传统媒体面临经营困境。在美国新闻业陷入颓败的背景下,艾尔斯在2016年成立了Civil媒体公司(The Civil Media Company)——一个将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融合的先行者。其目标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驱动的商业模式,逐步建立一个去中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闻社区

案例分析:(1)平台功能:Civil的三大功能分别是新闻编辑室、工作站及事实核查服务。新闻编辑室由读者驱动,读者通过发起新闻主题和贡献 CVL 代币的方式直接赞助记者设置议程;工作站是由记者或媒体机构创建,针对报道寻求赞助或募资并公开其完成的作品;事实核查服务即要求所有募资成功的报道都必须拿出小笔额度的 CVL 代币作为进行事实核查的报酬,旨在激励读者去核查新闻。(2)平台价值:Civil利用“以太坊”区块链和加密经济学将第三方利益排除在外,使新闻从业者得以拥有和运营自己的社区,为新闻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市场,摆脱广告、假新闻和其他一些外部影响。此外,Civil建立了记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价值交换机制,颠覆了目前的付费墙和付费订阅。(3)案例启发:对中国媒体而言,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自有全球新闻传播平台,可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更好地跟踪舆情和市场需求,同时对突破西方主流媒体的渠道垄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等,如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新闻社区,则可以吸引和激励当地媒体从业者和普通受众深度参与和深入阅读,有利于增强双方多元合作和人文交流。这对中国新闻报道的定向传播、有效传播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