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信息疫情”?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信息疫情?

1.何谓“信息疫情”?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信息疫情?

“信息疫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在疫病发生后在信息层面存在的有害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影响、制约及阻碍疫情的防控、治理,如网络谣言、流言、虚假科普信息及其他各类影响、分散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信息。认识、理解和控制“信息疫情”有助于人们对疾病疫情的应对:(1)具体表现:有害信息(如错误的知识科普)、虚假信息(如流言和谣言)、信息过载(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更新超过受众的消化能力)、情绪化信息(渲染恐慌、焦虑舆论氛围,不阐释真相,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只增加焦虑)、低质信息(大量无效、冗余、嘈杂和同质化的信息,压缩了高质量声音的传播)、网络暴力(包括“污名化”信息、语言暴力等)。(2)传播特点:单位时间信息更新的频率、更新的速度极快,大量同质化信息、价值密度较低的信息充斥互联网空间,同一时间内大量的信息涌入传播渠道带来信息过载,同主题且形态、内容、角度多样的信息充斥所有的互联网渠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市场掺杂形态多样、内容繁杂的谣言、流言、传言、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3)社会影响:挤压高质量权威信息的生存空间,削弱政策类、科普类信息的传播效果,误导政府及疾控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决策,刺激和助长特殊状况下的不稳定情绪,导致社会信任体系的割裂和信任资本的消耗,影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整体舆论氛围。